口腔溃疡
俗称“口疮”,由于经常反复发作,又称为复发性口疮。中医认为本病是虚火上炎所致。六味地黄丸有滋阴降火的功效。患者可每次服用六味地黄丸8克,每日2~3次,同时加用左旋咪唑50毫克,每日3次,连服3天,3~5天即可使溃疡消退。
三种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者
虽说六味地黄丸是偏于补阴的药,但方子内滋阴的药偏多,胃功能不好的人吃了后会妨碍消化功能,所以,即使你是属于肾阴虚者,但脾胃功能不好,不建议服用。
没有明显肾阴虚的症状者不宜
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烦热、头晕耳鸣等。六味地黄丸虽说有补肾的作用,即使健康者短时期吃了也不会有什么副作用,但长期服用,很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情况。
明显肾阳虚者不宜
肾阳虚多表现为面色偏白、腰膝酸冷、身体虚弱、喜暖畏寒。许多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以为是因为肾虚引起的,于是就自作主张服用六味地黄丸,但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肾只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与性功能强弱没有直接联系。
关于六味地黄丸的十大误区
1、六味地黄丸最初是用于治疗儿童肾虚病证的方药,原名称为“地黄圆”,首载于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但是,六味地黄丸并不是钱乙首创的,他应该是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基础上加减而成。
2、某种意义上看,六味地黄丸其实是个“残方”,它是在张仲景肾气丸(8味药)的组方基础上,减去附子和桂枝而来的。张仲景的肾气丸主要用于补肾气,而六味地黄丸主要用于滋肾阴。
3、在六味地黄丸的本源方肾气丸中,使用的不是熟地黄而是干地黄(生地黄的干燥品),宋代钱乙将干地黄换成熟地黄后,后世医家均本于此而形成诸多衍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