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飘过,催婚话题却热度不减。第一批95后成为被催婚对象、 春节你被安排相亲了吗、父母催婚能做到什么程度。诸如此类的话题接连登上话题榜。最近,摩尔在一支关于婚姻的短片里看到了三位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女性,因为被父母催婚而逃避回家过年。为了和父母沟通,她们做出了种种心理突破,主动搭建情感的“中间点”。最终,完成了一次走心之旅。她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为此,摩尔也采访了身边三组非典型性单身女青年,她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和困惑,以及她们和父母的沟通方式很有社会代表性。
▼
我从小在国外生活,自认为是世界公民。事业上还算顺风顺水,很明确自己想要的生活。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不婚主义者,我说的“不婚主义”不是拒绝结婚,而是坚持捍卫自己单身的权力。我在国外的朋友中30多岁女性还单身的人其实挺多的,而立之年的惶恐很少见。在国外的经历让我对同居但不结婚、晚婚等现象司空见惯,甚至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这样。比如,法国前总统奥朗德和女朋友交往多年也没结婚,新西兰女总理阿德恩和男朋友同居并育有一女,同样选择不结婚。相比之下,现阶段的中国人可能稍微传统一些,父母、七大姑八大姨也会催婚,就连综艺节目也能因催婚话题火起来,他们的情绪多少也会影响到我。每次和他们讨论婚姻,我都能感觉到这不是理智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可能我真的不会觉得大龄单身是个问题,而且还是个家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