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工具、火和庇护所一样,服装在人类与寒冷天气的对抗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构成服装的材料通常很容易腐朽,因此,考古学上的证据非常罕见。一些保存最好的例子往往来自干旱地区或是北欧的酸性泥炭沼泽。并且,有间接证据表明,出现于2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已经能够制造衣物了。
并且,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人们就越来越看重交际、礼仪了。也因此,穿衣打扮更是成为了学习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在远古时期,人们是否也会穿衣打扮呢?如果会,他们用什么打扮自己,怎样打扮自己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一万多年前人类是怎样穿衣打扮的。
根据考古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旧石器时代仍然生活着许多凶猛的野兽,人类尚未有足够的能力与之抗衡,所以,为了防止野兽半夜侵袭,人们往往选择居住在半山腰上的洞穴里。
此外,在进入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以后,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提高,已经能熟练使用工具了。与此同时,为了方便取水和打捕猎物,人们开始从山地迁移到平原居住。在这一时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在断崖处或台地居住。但是,在构筑房屋时,人们仍然采用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造型,而建筑材料则使用骨器、木器和石器等工具。由此,一个崭新的居住地诞生了,即我们常说的“横穴”。
如此一来,人类就拥有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抵御寒冷的场所。
近日,考古学家们在山西省怀仁县鹅毛口村,发现了一个古人类遗址。从房子的整体结构上来看,房屋的形状为圆形,半径约为1.5米。房子有一部分在地面的下方,屋顶由草木和一些动物骨骼铺盖而成。在房子里,学者们并未发现灶台,但东北角略微残留着一些烧过烟火的痕迹。
所以,我们猜测,这很有可能是古人类烹饪食物后留下的痕迹。此外,屋子内部的墙壁十分光滑,仔细一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浅浅的不规则花纹。由此可见,在这个时期,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修饰房屋。除此之外,考古学们还发现了一些陶器的残片和骨管、骨簪、贝壳等装饰品。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讲讲这些残片和装饰品。
一、陶器残片;
由于,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制作陶器的工艺水平比较低,只能做出一些简单的陶器。之后,为了增加陶器的美感,人们便在上面加了一些纹饰。因此,在这些残片上,我们可以看到淡淡的浅细绳纹、划纹和剔刺纹等纹饰。
二、装饰品类;
从目前的考古发现中来看,骨管、骨簪、骨珠、蚌壳和贝壳等,都是古人类常用的装饰品。根据蚌壳、贝壳上残留的小孔,我们猜测,古人类可能用某种东西将它们串联起来,当项链使用。除此以外,古人类还会把植物的根茎当作天然的染色剂,制作出紫色、粉色、灰色和红色等不同颜色的项链。
之前,一位名叫殷谦的考古学家,在山西一个原始横穴的土壤中,发现了许多类似于纤维的物质。为了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殷谦将其送到了美国迈阿密实验室中进行检验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确实是纤维,它们相互拧结,缠绕在一起,而它们周围的土壤,则来源于石器时代。
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纤维被染上了黑色、灰色和粉色等各种颜色。据此,殷谦猜测道:“当时,古人类居住的洞穴旁边生长着一些天然亚麻植物。偶然间,古人类发现了它们的优点,并利用这种优点将其进行加工,然后,用植物根茎将其染色。”
如果,事实真像殷谦说的,那么,人类很可能在远古时代,不仅已经学会用纤维制作麻线、编织渔网、绳子和麻衣等物品,还学会了人工染色。此外,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这不仅是中国第一次发现了石器时期的植物纤维线,还证明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染色技术的有力证据。
于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和保证考古的严谨性,殷谦目前正在联系相关学者。不久之后,殷谦在土壤中发现了几块野牛和野鹿的骨骼化石。他将这些土壤带回实验室,并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其中发现了已经灭绝的野牛和野鹿的毛发。
综上所述,山西发现的古人类遗迹,不仅说明了一万多年前古人类已经学会了装饰房屋,还说明了他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将植物的根茎变成染色剂,再给衣服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这就填补了中国在中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历史空白,极具历史研究价值。
然而,从服饰文化角度去分析古代人的穿衣打扮,不难发现古时人们的衣服,从一开始的御寒蔽体,逐渐转变为具有格调的装饰物,这是人类进步的体现。可能,对于现代的许多年轻人来说,古人这种打扮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你想过没有,正是因为古人穿衣的改变,才有了今天各种各样的服饰。
所以,是古人成就了今人的爱好,让今人变得更时尚,更符合潮流。
其实,不管怎样,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穿衣打扮都需要符合自己的气质和审美,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觉到一切正合适。
参考资料:
【《周礼》、《中国古代服饰史》、《试论中国古代服饰的流变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