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必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在以往我们学习的知识里,太阳系的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结果曾经被认为是"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于2006年8月24日被定义为"矮行星",从九大行星中除名了。那除名原因是什么呢?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冥王星由于距离太遥远,在发现初期,所以人们对它几乎是一无所知。即使是在最大型的天文望远镜中,它也仅仅是一个光点。人们只知道它大约250年绕太阳一周,具估计其大小比地球略小一点。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同年,迪尼斯动画片中有一只叫做布鲁托(Pluto)的狗,便用“Pluto”对新发现的冥王星进行命名。
冥王星为什么被除名行星
什么叫行星?
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
(1)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
(2)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
(3)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而冥王星不符合定义二,即它的质量不是足够大;而且它也不符合定义三,因为冥王星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交叉,如果把冥王星当成行星的话,那么海王星就不能是行星了。
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和归纳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降级!这样,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而不是原来的九颗。因此冥王星在发现了76年之后,从太阳系的名单中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