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产品表面好像都在做生意,背后其实都在挖掘人性。
最近双十一,群里总是不停地被盖楼、喵币轰炸,中间还夹着几条不太一样的消息:
“总裁邪魅地一笑,走上前捏住她的下巴把她的头柠向自己说:‘还?你用什么还?你还得了吗?’
她说我可以参加拼多多天天领红包,现金打款秒到账……”
拼多多这拉人助力的方式真是独辟蹊径。看来今年双十一,除了淘宝京东外,拼多多也是下了血本了。
不知不觉间,拼多多都上市一年了,市值突破了500亿美元,把二哥京东拍倒在了沙滩上,开始跟淘宝正面刚,这个不久前还被骂假货泛滥的公司,发展的势头一点都不减。
拼多多硬生生挤进了大家以为已成定局的中国电商市场,也带来了许多模式上的创新。拼多多到底在做些什么呢?
你们看不上的用户,我们来!
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人们知道拼多多是在2017年,因为拼团,但其实在这之前,拼多多就靠着微信流量收割了不少五线开外城市的用户了。
拼多多的发家方式是这样的:以低价团购的方式吸引用户自发分享到微信,利用微信这个大平台吸引更多在意价格的人,从而实现用户的裂变。
这批用户,一般是不太会用手机的长辈,或是五线开外收入微薄的人群。这些人,是被淘宝“抛弃”的。
当时淘宝刚刚把大盘转移到天猫,把用户分层,屏蔽“九块九包邮”的低价爆款们,努力打造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店和网红店,商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普通的工人农民们,淘宝都看不上了,他的理想用户,是中产阶级白领。
但事实是,低收入人群,数量非常庞大,去年全国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才1万5,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淘宝。
而且随着各手机品牌下沉到五六线城市和小村镇,这批人开始接触到网络,他们也有了网购的需求。
我们在说把握目标用户的时候,往往会区分优质用户和劣质用户,客质的高低对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收入低文化水平低的用户,往往被归到劣质的部分。
但这部分用户愿意让渡一部分的质量来换取更低价格,这正好与拼多多相契合,双方一拍即合,成就了拼多多。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崛起充分利用到了微信红包发展的红利,微信比支付宝多了近5亿用户,通过微信付款的方式,拼多多成了不少人网购的主要方式,他们已经离不开拼多多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成立两年后的2017年,拼多多就已经拥有了近2.5亿活跃买家。
手握用户,硬杠淘宝
拼多多火起来之后大家也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少城里人本着捡便宜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想法下了单,结果发现质量差到令人发指,还有不少打大品牌擦边球的假货,于是纷纷骂拼多多诈骗、劣质、低端……
白领们不买了,但四五线小城镇的用户们还在买,因为这些东西他们都没用过,拼多多因此也被戏称为消费降级巨头,只是降级升级都是相对的,对城市白领来说是降级,对小工人们来说却是升级。
但拼多多明显不希望低端劣质的标签一直尾随自己,他也开始了品牌化的过程,努力把口碑拉回来。
从去年开始拼多多平台上在售的品牌商品明显增加,双十一主推的也是iPhone、SKII这些高端商品,今年推出的助力拆红包,更是直接包出100元的大包,渴望跻身一二线城市的梦想可见一斑。
有个投资人说得好,一开始拼多多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很明显要走先发展、再治理的路线,所以当初逃跑踩过的坑,都会一一与拼多多相遇比如治理假货、物流与服务、提升客单价等。
淘宝面对的,是一个从0开始的过程,但拼多多面对的,已经是一个极为成熟的市场,大局基本确定,要想突围只会更难,毕竟淘宝绝不会坐以待毙。
之前有消息流传说淘宝和京东一起搞了个“打多办”,准备一举搞死拼多多,这个组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但拼多多在品牌化的过程中确实遭到了淘宝“二选一”的围追堵截。
不少品牌都发现自己进驻拼多多后,在淘宝的销量明显受到了限制,没办法,淘宝放弃不了,就只能放弃你拼多多了。
好在拼多多心态挺好:一二名不来,三四名会来;三四名不来,五六名会来。他的想法是,只要我手里握住了用户,肯定就会有品牌愿意来。
依托平台来钱快
但难啃的骨头才有未来
记得有一年春晚,阿里巴巴赞助了春晚,将服务器扩容到双十一的十倍,就是担心服务器崩溃。结果,不仅服务器崩溃了,客服系统也崩溃了。
首先是,春晚带来的流量远超预期;其次,春晚带来的用户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这个地址怎么填,我是在某个村的某个山上。。。
即使电商已经如此发达,物流已经如此发达,但还是有物流送不到的地方,还是有不会用互联网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这些人到底是我们的下一个机会,还是一个销售黑洞?
之所以拼多多会在村里先火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价美物廉,还由于社交电商本身这个属性,击中了四五线城市的痛点。很多人不是在用拼多多,而是在玩儿拼多多。
尤其现在老龄化这么严重,很多老人也不出门,子女也不在身边,衣食住行并不方便,还很孤独。学会这样一个软件,大家一起帮忙相互砍价,好像还蛮热闹蛮有趣的。
父母和子女之间,亲戚和好友之间,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也不知道要聊什么,现在倒好,大家可以一起砍价,一起拼单,一起交流省钱心得,一起分享买到的好东西,好像又多了一个可以聊天和相聚的理由。
通过拼多多,我们来看看社交这个事儿,好像你说为了社交去专门花个钱,既不舒服也不高级,因为我们总是不爱把社交和钱扯上太多关系,那样显得很功利很不纯粹。但有一个事儿再加上点社交属性,马上就爆发了。
就像拼多多,我不是社交,我是花钱在买买买,然后过程中砍价、拼单、交流心得,那都是附带的。包括抖音也是短视频+社交属性,迅速引爆。还有在国外堪称神奇的instergram,没打一个广告,用户就是不断在增长。
这些产品表面好像都在做生意,背后其实都在挖掘人性。拼多多这种野蛮增长的方式也许并不被很多人所欣赏,但的确是它的成功,让我们开始反思那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市场,也开始让我们反思自己对商业的认识可能还是肤浅和局限了。
THE BUND BOARD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