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食神”之称的美食家蔡澜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老了,什么都尝过的时候,还是那碗白饭最好吃。”
白米饭,无论是豪华的盛宴还是平民百姓家的一蔬一食,都少不了它的出场。
在中国,米饭有着各类吃法,蒸、焖、炒、烩、焗......不同的地方对米饭都有不同的烹饪方式。
广东有一种最具当地特色的烹饪方式,叫“煲仔饭”。
什么???
江湖传闻广东人什么都吃,老婆饼盲公饼人头饭油炸鬼......但,他们连孩子都不放过?(广东人这么凶残?福建人又开始瑟瑟发抖了......)
其实这是来自粤语的误解。在粤语里,小的东西都叫做“仔”,煲仔,是小煲的意思,煲仔饭就是用小煲装着的饭。
所以外地的朋友别害怕,广东人是不吃“仔”的!
在广东,如果你听到大人吼小朋友:“再闹就把你拿去做煲仔饭”,千万别当真了,那只是幽默的广东人拿着自家的梗,想将孩子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手段。
“煲仔饭”听起来虽然渗人,可它是普遍了整个两广地区的市井美食。
上世纪三十年代,煲仔饭第一次出现在广州的小饭店里,就迅速成为大众喜爱的美食。
它虽非名门望族出身,但广东人一直把它当作自己的骄傲。
这是因为它——足够好吃呀!
有人说,一份煲仔饭,就算是没沾任何肉汁的米饭都是值得一试的。
大米自然的稻香、淡淡的瓦香,清甜软糯的口感,每吃一口都能感受到广东人对美食的极致追求。
能达到如此境界,都来自煲仔饭最重要的两样东西:“煲”跟“饭”。
煲仔饭的饭,不是电饭锅煲的,而是用一种特制的“瓦煲”。
瓦煲是用粗陶制成的,造型朴拙,摸起来质感粗糙。但“煲不可貌相”,这种瓦煲有很多小孔,透气强,并且耐高温、散热慢,可以让里面的饭均匀受热,发挥出稻米的最佳烹饪效果。
饭好后打开瓦盖,一股淡淡的稻香和瓦香就会扑鼻而来。
向来懂吃的广东人对瓦煲颇有考究。
他们把煲仔饭最好的煲称为“少年煲”,即烧过一两次的煲。这种煲既没有新煲的味道,又不似老煲那样吸油。因此,用它烧出来的饭,口感最棒。
因为担心猛火会造成瓦煲炸裂,很多人都会用铁丝将整个煲都箍起来,这样既能固定瓦煲,都能让裂缝愈合,一举两得。这种被“千锤百炼”过的煲,也是最有价值的。
以前,瓦煲是被架在炭火炉上烧的,这样米饭还可以吸收到清淡的炭香。用炭火烧饭,才是煲仔饭最正宗的吃法。
现在,很多煲仔饭店打出的“名火烧、旧时味”招牌,说的就是这种做法。只可惜,几乎没有店能真正做到了。
广东人认为,没有煲的煲仔饭,就像一个人丢了灵魂,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躯壳。
因此在广东,如果点外卖收到了一个煲,别惊讶,因为在广东人眼里,有煲的煲仔饭才是对煲仔饭最大的尊重!
有米没煲,煮出来的不过是毫无感情的白米饭;有好煲没好米,自然是对不起这顶好的瓦煲了。
煲仔饭的大米选择是关键。
正宗的煲仔饭用的是丝苗米,米粒细长、油质丰富,带有清新米香。因为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它可以完好地吸收瓦香、配料及酱汁的香味。
一份合格的煲仔饭,包含白米饭的三种境界:上层的米饭必须浸透着肉汁、豉油,散发着配菜的浓香;中层的米饭是不能夹带肉汁的,粒粒分明,晶莹朴素;下层的米最关键,要烧得金黄酥脆,略微带焦,俗称“锅巴”。
外地的朋友疑惑了:“烧焦的饭,也好意思摆出来?”广东人笑了:“吃煲仔饭不吃锅巴?你都对唔住俚碗煲仔饭!”
煲仔饭跟锅巴,就好比重庆火锅跟辣椒,煲仔饭的精华,全浓缩在了锅巴里。
完美的锅巴就像一块镜面,金黄透亮,只有一粒米的厚度,咬下去“卜卜脆”,焦香酥脆却不油腻。一口好吃的饭焦,才是广东人做煲仔饭的初心。
因此,煲仔饭尤其考验师傅的控火功力。
瓦煲自端上火炉,盖上锅盖后,直到最后一刻都不再打开。
无法观察煲内的变化,就只能全凭师傅十几年经验来掌控火候。
火太猛,水容易溢出,带走面上的油,煮出来的饭就不够香滑;火不够,米心煮不透,锅巴也出不来,实在配不上“煲仔饭”三个字。
煲仔饭是典型的“慢工出细活”。一份好吃的煲仔饭,是要用小火慢慢煲,有时要等上好久才能吃得上。
在广东点上一份煲仔饭,热心的老板总会跟你说:“煲仔饭啊,耐少少。”
尽管很多人抱怨等待时间过久,但当他们打开瓦盖,吃到第一口饭后,一切抱怨都会化为须有,直叫人感慨:“值啊,真值!”
和别的饭不同,煲仔饭里面的饭和菜,都是在同一个锅里头一块儿煮出来的,饭刚刚香,肉也刚刚好。
煲仔饭的食材丰富多样,从滑鸡到排骨,鹅肝到肉鳝,膏蟹到烧鸽……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任何食材都可以拿来做煲仔饭,正应了广东人的饮食习惯——“脊背朝天皆可食”!
但对老广来说,没有一种食材能像广式腊肠一样,仔细浸润米饭,撑起一份煲仔饭的丰腴。
广东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腊肠是广东人的心头好,只有到了冬天,经过北风的“摧残”后才独有风味,被当地人视为珍宝。
广式腊肠是嫩红的,肥瘦相间,油光透亮,看上去娇滴滴的,散发着淡淡的酒香。待煲仔饭的米煮到半粥状后,将腊肠铺在米上一并煮,这样既能让米饭吸收腊肠的肉香和油脂,又能减少腊肠的咸味。
高温下,腊肠的油脂还会迅速穿过大米的间隙,在煲底融成金黄喷香的锅巴。
饭被端上桌后,打开锅盖,米香、肉香、酒香,还有炉火的焦香混在一起,肆意释放着诱人的香味。
这时趁饭还“呲啦呲啦”地冒着热腾腾的火气,再在饭中间淋上两圈“珠油”(一种带甜味的酱油),然后迅速盖上盖子,等上个半分钟,让珠油慢慢流进饭里,不仅要会让饭菜更香,也会让饭焦变得更晶莹可口。
不得不说,这才是煲仔饭的正道。
腊肠被煲出醇厚的油脂,看起来肥瘦恰宜,咬上去韧劲十足。肠皮破开后,肠汁渗入口中,带着微微酒香和米饭的稻香,在喉咙里慢慢飘荡,回味无穷。细细咀嚼,还带着丝丝甜味,一点儿也不觉得腻。
被腊肠汁浸透过的米粒粒分明,饱满弹牙,再加上腊汁的浸透,变得更加软糯喷香。用筷子轻轻搅拌后,米饭混着腊肠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简直胜却人间美味。
有不顾形象的食客,吃到最后甚至抛弃米饭直接将一整段腊肠送进口中,体会广东人说的“爆汁感”,好不快意。
一些地道的老广食煲仔饭还有一个嗜好,喜欢趁热在饭面上打个生蛋。饭的热气会让蛋液闷熟,但又不干,嫩滑嫩滑的,轻轻戳一下,里头的蛋黄就会缓缓溢出,像温泉一样,包裹着饭和菜,使整煲饭变得更加爽口。
突然想起周星驰的电影《食神》,里面将腊味煲仔饭唤作“黯然销魂饭”。
“销魂”到什么境界呢?套用里面评委的话来说就是:
“腊肠,好吃啊!我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腊肠,救命啊!!!”
“肉汁填在米饭里面,好似江河汇聚,再配合糖心荷包蛋,哇!这饭太棒了!尘世间没有形容词可以形容它了!”
这是一代人对广式腊味煲仔饭最崇高的评价。
广式煲仔饭,是广东人最偏执的爱。
好吃的煲仔饭永远是藏在广东的街头巷尾。
在广州的旧城区随便走走,拐个弯都能看见煲仔饭店,他们未必是最正宗的,但一定好吃。如果他们把煲全都摆出来,直接在店铺门口煲饭,那这家店,肯定更好吃。
广东的朋友说起煲仔饭,言语间都是对煲仔饭满满的宠爱,而且是没理由的!对他们来说,无论在哪里,只要吃上一份煲仔饭,就会有家的感觉。
有人说,广东人什么都急,吃煲仔饭却永远都不急。
特别是在寒冬的晚上,从傍晚五点到凌晨,煲仔饭店里总会挤满了人,桌子椅子摆满了整条街道。
煲饭的师傅站在炉灶前,守着二三十个瓦煲,打火开盖倒水放米加料......忙得不亦乐乎。大冬天的,额头竟然不住地滑下豆大的汗珠。
店里的伙计端着一锅锅热气腾腾的饭飞奔于各个桌子间,食客们就这样挤在小小的店里头,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看炉火中迸发的星火划破黑夜,等煲仔饭竟也不觉得时间难捱。
大约半个小时,煲仔饭就会被端上桌面。这时,煲里的余火还发着的“呲啦呲啦”的声音。掀开锅盖,一股热腾腾的气息扑面而来。
当第一口饭被送进嘴里,那一锅香气在入口的一瞬就迅速钻到身体的各个角落,暖意涌流,让身心俱疲的人精神大振,顿时忘却了等待时间的漫长。
等到用筷子撬起饭焦品尝的一刹那,食客的心理防线才正式宣告崩溃。金黄的锅巴渗透着油香,咬下一口,干香脆甜,齿间之间,回味无穷。
蔡澜分享过一件趣事:“一次在电台介绍有家餐厅卖榨菜五花腩沙煲饭,讲到淋上猪油,有位仁兄驾车驾到一半,不管违法,把车子一停,就冲上酒楼叫了一锅。”
只有吃过煲仔饭的人,才能理解这份冲动和疯狂吧。
因为煲仔饭的美味,胃是最清楚的。
拉至文末,为我们点个在看哦~
你每按下"在看",我的心上就多开出一朵花。
将文章传递给更多人,那我将拥有一片花海。
清欢读书会10万册图书免费送,喜欢读书的你,快进入公众号输入“送书”来领书呗~
看更多好文章
领取免费实体图书
请长按下方图片
作者:清欢,家有两宝的职场辣妈,清欢读书会联合创始人,前知名教育上市公司高管,家庭教育、情感专栏作家。(转载请联系微信号:qxdshqy123)
学习工具包
回复书单
回复语文,免费领取小学语文知识点汇总
回复数学,免费领取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汇总
暑假反超逆袭计划筹备中,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