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在12月15日举行的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航天科普展上,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的名字揭晓,该卫星被定名为“澳科一号卫星”,计划于2021年择机发射,用于观测南大西洋上空地球磁场异常区磁场变化。
(图为澳科一号卫星)
12月15日,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国家航天局共同指导的“澳门星 航天情中国梦”——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航天科普展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以珍贵图片和模型等,展示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概况,记录澳门支持祖国航天事业、内地与澳门在航天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果以及祖国航天发展历程中令人难忘的重要瞬间。
开幕式前,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与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签署了《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地磁观测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联合研制项目的合作协定》,推动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研制工作,以航天科技助力澳门发展。
开幕式上,澳门首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的名字揭晓,该卫星被定名为“澳科一号卫星”。卫星计划于2021年择机发射,旨在观测南大西洋上空地球磁场异常区磁场变化的精细特征,实现地磁场中近期变化预报,获取的辐射带高能电子宽能带能谱分布等信息,对研究相关地球科学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国家航天局高度重视澳门地区在航天科技领域的发展,鼓励并支持港澳地区科技界参与国家航天工程项目。首颗澳门科学卫星合作协定的签署,为澳门与内地航天项目合作揭开了新的序幕,是内地与澳门开展航天合作的又一个成功案例,是祖国各界社会人士通过利用空间技术开展科学合作、进行科学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也是祖国“两岸三地”的大学、科研机构、科学家以及学者们通过科研创新合作、打造科学工程项目、实现科学探索目标的一次积极尝试。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表示,澳门科技大学从2005年就开始参与有关“嫦娥探月工程”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成为港澳地区最早和最多参与国家探月工程的大学。今天,国家航天局批准在澳科大设立的“国家航天局澳门太空探索与科学中心”可充分发挥澳门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国与国际航天交流的桥梁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面向世界的窗口,同时该中心可以为国家深空探测任务提供科学支撑,为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澳门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本次展览由澳门基金会、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澳门科技大学、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承办,将持续至2020年1月12日,面向公众开放。期间将邀请澳门的高校、中小学师生前来参观,开展科普讲座等活动,让澳门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国家航天事业的成就,激发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与太空探索的兴趣。(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海波 通讯员叶雨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