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简称“侯奖”)评审会近日在深圳召开。本届“侯奖”于2019年4月9日正式启动报名,至10月10日截止。期间,组委会共计收到93271件申报作品。按照本届申报规则(详见本届章程及评选细则),有效申报项目数量为291个(270位摄影师)。在有效投稿量上,本届投稿系历届之最。
本届组委会——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为拓宽“侯奖”的视野,探索新的评审机制,从在地出发,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艺术评论家、前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担任本届“侯奖”评委会主席。经由学术委员会的推荐,评委会主席及组委会通过多番讨论并综合考量各方因素,邀请五位不同领域的专家担任本届“侯奖”评委,包括曾任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委会执行主任的河南摄影家协会、河南艺术摄影学会名誉主席、摄影家于德水,曾任第一、二、三、六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委的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彦,曾任第五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委的《中国摄影》杂志原主编闻丹青,以及 首度担任评委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荣休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启耀和陕西民间纪实摄影发起人、策展人石宝琇。
经过约一个月的评选,本届“侯奖” 获奖项目为3个,提名项目为7个,入围项目为33个。
获奖项目(按终评得分高低排序):廖璐璐《姐妹2011-2021》、陈杰《俯瞰污染的大地》、周强《生》。
提名项目(按终评得分高低排序):曾翰《超真实中国》、王大可《来自表弟小宇的信》、魏承庆《寻找光明之路》、王子怡《劳动力市场》、刘莉《乡村戏班》、李峰《哭泣的岱海》、陈杰《悬崖村的变迁》。
入围项目(排名不分先后):葛亚琪《龙翔桥》、王双跃《“背篓”人生》、陈建华《夹缝之地—城•村共生》、陈劲《小镇青年档案》、吕廷川《华不注》、齐水勇《他们 她们》、史阳琨《怀旧之邦》、田建明《江南弃儿》、吴凡《精神原乡》、孙旻焱《我是路人甲》和《中心之城》、张晓武《乡村系列之<乡村学校>》、王晴《异乡•故乡——新疆伊犁俄罗斯族人迁徙历程及血统演变》、吴浩《十一家——以扶贫搬迁为中心的苗寨影像考察》、方云峰《苏撒坡的密枝林》、顾勤《致亲爱的》、吴国勇《无处安放》、牛宏岐《我在西海固疼水》、尤兰达(Yolanda vom Hagen)《北京蓝》、邹京耀《<网红打卡>系列》、杨文彬《大盛世》、德戈金夫《新草原照相馆》、张建忠《在路上》、梁钧堂《摩托车大军回家过年潮》、段浩明《山河故居》、商华鸽《生死悲欣》、李洪涛《温暖阳光永远守望》、武靖力《中国式网络生活》、王闻博《默碑——废墟与废弃工厂摄影》、张幕《故城——古格王朝遗址和周边居民现状》、郭国柱《城岭》、廖莉文《600年大明遗风》、唐寅《浪漫之地》。
获奖项目速览
No.1
“这是女性的故事,也是乡村三代人改变命运的故事。美霞和丽霞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出生在河南兰考县的一个普通乡村。15岁那年姐姐美霞因为意外生病错失了当年的高考机会,从此姐妹俩开始了不同的人生。美霞后来成为了乡村小学的一名教师,她对这份工作兢兢业业,却依然无法改变乡村教育滞后、凋零的现状。
大学毕业后,丽霞走出了乡村去深圳打工,亲身经历了一个打工者的酸甜苦辣,从公益机构的一名志愿者开始踏入公益行业。
······”
No.2
陈杰《俯瞰污染的大地》
“一直以来,在国内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东北地区、沿江沿海贫困地区,为发展经济,不断承接着来自相对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给原本生态脆弱的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在被誉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因对自然矿产的无序开采,违法开采,造成三江源生态危机。
本组专题,用航拍的形式,记录了以上地区的诸多典型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事件中的震撼人心的场景,以警示当下。”
No.3
周强《生》
“2017年的一个下午,我在成都昭觉寺游:看到放生池中的乌龟在晒太阳,鸽子在求偶,眼前这幕静止又灵动的画面把我拉回到12岁的一段记忆。那时候,我刚辍学不久,在长江边钓鱼,一片死鱼被流水带入我的视野。我沿江走到上游,才明白是一些商业化的放生行为导致了那些鱼儿的死亡。同是放生,我在12岁看到了死,而在2017年的那个下午,我看到的是生。回忆和现实、过去和当下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力量将我笼罩住。我拍下了这个项目的第一张照片,开始有意识地以摄影的方式来表达我对生死、对生存和欲望等命题的看法。
从2017年开始,我经历着职业身份的一次转型,离开了报道摄影的领域,我希望更加自主地表达,更加靠近影艺术的核心。这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我仍旧在探索。我去了不同的地方,边走边拍。在行走的过程中,《生》成为我观察周遭世界、同时也是自我观察和反思的产物。”
没有投票权的评委会主席
“侯奖”是怎么评出来的
评审过程大揭秘
评委说了啥
......
更多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信息
请关注本公众号的实时推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