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6时40分,甘肃舟曲县小型客车坠江事故最后2名失踪人员遗体已找到。至此,此次事故共造成5人遇难。据了解,5名人员分别是舟曲县扶贫干部和舟曲县融媒体中心的4名记者。(人民日报 10月17日)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张小娟、闫文卓、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这些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八、九的的年青人,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永远地倒在了扶贫的路上。他们还那么年青,他们本该拥有灿烂的未来,可是,如今只能静静地躺在舟曲这片热土上。他们遇难的噩耗传来,闻着伤心,听者流泪。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理应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各级扶贫干部“白加黑”“五加二”地辛勤工作,换来了中国脱贫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据媒体报道,现在全国已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436个贫困县摘帽,到今年底,预计全国有95%左右的贫困人口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脱贫攻坚战逐步进入收官阶段。只是,这份成绩的背后,他们中的一些人,永远地离开了。
仅以云南省为例,近两年就发生了多起扶贫干部车祸遇难的交通事故。2018年4月26日,任东川区汤丹镇扶贫办副主任、中河村党支部书记的吴国良,在检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兑付情况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32岁;2018年,11月19日18时30分左右,大关县3名扶贫干部在工作途中遭遇车祸,其中1人(女 26岁)不幸遇难,2人受伤;2019年4月3日,武定县公安局4名干部扶贫途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3 人受伤;2019年8月3日马关县两名扶贫干部在进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一人殉职,一人重伤。
面对,这些逝去的生命,我们在感动之余,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对于扶贫干部车祸遇难,我们能做些什么?比如,如何更好地做好善后事宜,让他们的家属感受到人情温暖?如何有效消除舆论质疑,树好先进榜样?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车祸遇难的风险?……
近日,笔者听闻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一名扶贫女干部在下乡的路上遭遇车祸,离开了。她的孩子全然不知,还在等待着妈妈接他放学。亲朋们来到学校,看到无忧无虑玩耍的小孩,每个人都泣不成声,几次想上前将噩耗告诉孩子,可谁也不忍心。他们都希望孩子能迟一点再迟一点得到消息。
将扶贫母亲牺牲的消息告诉孩子,都那么难。可想,要做好善后工作是多么不易。扶贫干部车祸身亡,对其家庭成员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这种打击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因此,在做好丧葬、抚恤金发放这些常规关切之外,或许还应该思考,孩子的心理创伤谁来治疗?亲人的悲伤情绪怎么疏导?怎样引导遇难者亲属重归正常生活?总而言之,一场车祸带走了扶贫干部,绝不能让他的家庭也跟着被击垮。
另外,一些扶贫干部车祸牺牲了,消息一经公布,部分网民各种质疑,各种“无脑黑”。仔细梳理这些留言,其实很多人都是在借机夹带私货,发泄不满情绪。但是,当地政府却饱受舆论压力,甚至为了化解舆论危机,不得不放弃对牺牲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的宣传和追授。因此,面对逝去的扶贫干部,我们还请保持更多理性,坚持“未窥全貌,不予置评”的原则,在网上发言,多一份善意,少一句恶语。
当然,如果认真反思,会发现有的扶贫干部是可以避免车祸的。夺走他们生命的表面上是车祸,可背后却躺着形式主义。频繁的检查、督查;各种扶贫报表资料;接二连三的会议,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逼着他们不得不加班、熬夜、下乡。如果给扶贫干部的减负落到了实处,形式主义得到了有效治理,说不定出车祸的那道沟、那条河、那个崖,他们就不会经过。车祸遇难的扶贫干部在警示我们,虽然扶贫事业牺牲难免,但若拧干了形式主义的水分,这份伤亡或许会降低不少。(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