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前的中国,第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危机。中英鸦片战争,晚清王朝的腐朽和无能,让数千英军从广东珠江口登陆,封锁海口,尔后长驱直入,在虎门、广州之战后,1841年5月,占据优势的英军,进驻到了广州城北,并占据了广州四方炮台。
清廷见势不妙,只好派人和英军谈判媾和,而自以为胜券在握的英军,也越发狂妄起来。双方虽然在这一年的5月27日签订了《广州和约》,但英军拒绝交还四方炮台,还趁机在附近乡村大肆抢掠。
5月29日,一队英军一路烧杀抢掠来到了广州城外的三元里附近,他们公然调戏村民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见状怒火冲天,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赶跑了英军。但深知英军调性的三元里民众,知道对方绝不肯善罢甘休,因此村民们就在村北的三元里庙集合,决定得到英军再次来犯时,给予痛击。
但民众也知道,英军武器装备先进,单凭自己手中的锄头、镰刀根本不占优势,唯一的方法就是联合更多的力量,以数量取胜。为此在何玉成等爱国乡绅的出面联合下,他们传贴“广州东北郊、南海、番禺、增城各乡,联络了三元里及周围103乡的农民约15000人组成平英团,齐聚在三元里村东北的牛栏岗上。”
上万民众在三元古庙前发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5月30日,天降大雨。上万民众和前来进犯的数百英军展开激战。虽然敌军武器明显占据优势,但英勇的三元里民众死战不退,以落后的武器迎击来犯之敌。英军事后哀叹:“刺刀之于中国人的长矛,只不过是一种可怜的防御物罢了。”
经过一整天的激战,英军落荒而逃,丢下了上百具的尸体。5月31日,三元里民众主动围攻英军驻扎的四方炮台。英军头目望着下方黑压压的民众,第一次怂了,他知道惹上了难缠的对手,如果一味地死守下去,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他眼珠一转,将皮球踢给了中英谈判大臣奕山头上,让奕山出面弹压民众。
奕山是一个软骨头,不敢得罪洋人,于是就施压广州知府,让他出面,联合地方乡绅,劝退围攻英军炮台的民众。谁知等到民众在官府的施压、调解下撤退了之后,英军又不由趾高气扬了起来,他们竟然堂而皇之地贴出布告,警告三元里民众“后勿再犯”。
三元里民众也不敢示弱,他们也随即反击,贴出一份《申谕英夷告示》。在这份告示中,民众为了打击英军的嚣张气焰,警告他们胆敢再为非作歹,说了这样一句最霸气的话语:“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6月1日,英军撤离广州城。三元里抗英,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胜利,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血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