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吴语?吴语公众号
吴语区全图
什么是吴语?吴语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语言,通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南部、皖东南+赣东北边界。其中上海、浙江北部大部分、江苏南部大部分,同属吴语最大的一个分片:吴语太湖片。(图上所有泛蓝色地区)。包括了苏州话、上海话、宁波话、常州话、绍兴话、无锡话等一系列子方言。
吴语公众号已经开通了评论 和赞赏 功能。如果您有想说的,可以在本文最下方评论哦。如果您喜欢, 可以点本页最下方的 "喜欢作者" 并且 点右上角分享本文到朋友圈
在开始本次内容之前,先来看三张地图:
【启海文化回顾】
之前吴语君发过几份启海方言的歌曲,大家还记得吗?
还介绍过在盐城有一群说启海话的人: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一切的文化根源:沙地人和沙地文化。
崇启海-沙地人和沙地文化
虽说吴语有时候会被俗称为江南话,但是,吴语仅仅分布在长江以南吗?其实随着海陆变迁,很多原本的沙洲连上了长江北岸,把吴语带到了那里。随着移民不断开拓、垦殖,甚至把吴语在更北的苏北沿岸扎根。
今天,给大家介绍吴越民系里一支独特的人群:沙地人,也叫崇启海人。
数百年来,吴语的范围在不断往南缩减,而他们,却是近三百年来唯一将吴语使用范围北进的人群,将吴语带过了长江,播散到了今天处于长江北面的启东、海门一带,甚至随着清末民初张謇在苏北开设的公司而最远到达滨海、射阳、大丰的部分镇村。
据很多网友说过,启海话与嘉兴、湖州方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启海和嘉湖之间隔了长江、苏州、太湖。这和古代启海移民的来源也许有些什么联系。
图片引自郁异人著《江海民俗风情百图》
生活在沙地的人,俗称沙上(音"浪")人。沙上人从何而来?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有人说,沙上人都是外来的移民。沙地居民的由来各有不同。
崇启海地区人口历史沿革
汉代以前:大海。
1400年前,唐初:小沙州,有人了:偶见渔樵。距南岸近,应是江南来人。
1200年前,后周灭唐:姚氏率一万吴兴人来此避难。
1000年前,宋代:来了更多人:流放地,囚徒煮盐。姚刘沙和三沙渔盐丰富、生活安定,有刘、张、韩在此建起了庄园。之后户口渐增。
800年前,元代:大岛形成,设崇明州,盐业兴旺,人丁繁衍。
600年前,明初:崇明岛已有住户一万四千多户,人口八万六千多人。这时候可以向外移民了:洪武廿五年迁2700户于通州(今南通市)。廿七年,迁500余户于昆山。
400年前,清中叶:移民海门:清康熙后通东大片沙洲涨出。崇明人陈朝玉率众来此,数十年间移民达30多万。这时候,全岛崇明人已达十万户。陈朝玉赴海门,实质是崇明岛地少人多的必然扩张。
200年前,晚清:外沙成熟,崇、海移民纷纷来到长江口北岸新陆,开启东疆。
100年前,民国初:张謇垦牧,数十万海门沙地人响应号召,沿海北上。
30年前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批沙地人走出沙地、走向世界。
(部分内容转载自崇东海客)
启东历史上曾分属三个县管辖。南部为新涨的沙地,有百多年历史,史称“外沙”,1928年设县分治,此前隶属上海市崇明县;中部地区为“下沙”,在1941年前隶属海门;北部吕四一带,成陆时间最长,有千余年历史,在宋、元、明、清时归属海门,1942年前由南通县管辖。如今北部吕四一带称为“北沙”,南部和中部地区叫“南沙”。
“南沙”“北沙” 语言迥异,习俗有别。对于“南沙” 居民的由来,有史学家认为是“句容迁崇明,崇明搬启东。”1989年出版的《崇明县志》引用了明正德《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初涨时,人烟稀少。696年(唐万岁通天元年),有黄、顾、董、施、陆、宋六姓在岛上“辟草垦土,易而为田”,人口大多来自句容一带,也有来自江北的。1025年(宋天圣三年),崇明新涨一沙有姚、刘二姓来居,名姚刘沙。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三沙涨成,因“有鱼盐之利,民乐居焉。”句容人朱、陈、张三姓来此定居。
但是其实,明正德《崇明县志》里并没有提及句容,倒是有这一句“崇明地环大海,僻在东陬,民皆淮、浙来附者”。
民国初年的《崇明县志》“厥初生民自江南来者,相传多句容人。建治以来,隶通、隶扬,辖于江北,迨经五迁,地僻东南;隶苏、隶太仓,移徙往还,又染南俗,历世既久,其源流殆不可考。”民国《县志》认为所谓句容迁来的说法只是“相传”,查无实据。
另据考证,南宋在崇明设置官盐场时,在句容以十户抽一丁的方式到崇明晒盐。另外,目前崇明陈姓、徐姓等家谱中有句容迁崇明的提法。句容又有崇明寺、崇明街。可以肯定,句容不是崇明的唯一。
清光绪以后,崇明岛东北江中相继涨出十来个大小不等的沙洲,外地特别是临近的崇明、海门居民便陆续迁来开沙垦荒, 繁衍生息。这些沙上人,便是启东南部最早的居民,他们大多是崇明地主的佃户。
有趣的是,南部沙地的居民潜意识里常以江南人自居,自己居住在江北,却还固守着江南的不少习俗,居然噱称外地人为“江北人”,把听不懂的外地话叫作 “江北话”。这也正好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南沙” 居民源自江南。
至于“北沙”居民则复杂得多。“北沙”,是启东最早成熟的沙地,为长江海口出涨的“东布洲”。唐朝时辟吕四为盐场。根据史料记载,这里最早的居民来自古代的常州府。今天,“北沙”人说的“吕四话”在分类上,属于吴语的毗陵方言,与沙地话所属的苏沪嘉方言不同。
从沙地姓氏分布及其来源看,启东移民特征也十分显著。姓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多而杂、大姓姓氏少而人口多,小姓姓氏多而人口少的特点。譬如,吕四西宁周街村、袁家灶村、彭家套村就分别有彭姓、周姓、袁姓聚族而居。据1985年的统计,沙地共有390个姓,其中黄、陈、张、施、陆、顾、朱、沈、杨、徐、周、袁、倪等13个为大姓,人数均超2万,散居沙地各地。
织布与灶花。 郁异人著《江海民俗风情百图》
到了清末民初,随着沙地接涨成熟,自然优势不断显现,经济、文化日益发展,人口流徙更趋频繁,沙地居民逐渐由少到多,趋向稳定增长。那些从事旱烟业的宁波、绍兴商人和从事典当、衣庄之徽州商人,也纷纷来到沙地定居。到了现当代,人口流徙更加频繁,居民身份更为丰富,外籍干部、学生、外来务工经商者等纷纷来启工作定居。目前,沙地居民达到116万,仅少数民族就有28个之多,沙地居民可谓来源广泛,人丁兴旺。
一首好听的民歌:《江海美食歌》
“沙地人”你知多少?
北起江苏射阳北部、南至上海奉贤南端,绵延一千多里的沿海地区和长江口两岸,有十几个县市都有人讲沙地话,他们被称为“沙地人”、“沙上人”、崇明人、启海人、启东人、海门人、崇明人、常阴沙人……。其中最通行的称谓是:沙地人。
沙地话很独特。它以崇明话为本源,有各种叫法:启东话、海门话、启海话、崇明话、沙地话、沙上(音浪)话……。按通行的划分,沙地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它为什么有价值?因为自古崇明岛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因此受外部方言影响小,自身特点稳定,保留了不少古老特征,拥有了丰富独特的海量词汇群,其语言文化自成一派!
可谓:
方音独特,噢去话伊,
乡味浓郁,豆板盐齑。
辟我草莱,含辛茹苦,
繁荣昌盛,日新月异。
《海门山歌》
但是问题来了
由于疆域多变、人口多迁、县政分立、文史散失,加上多年忽视地域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又多么的缺乏,因此,沙地人究竟有多少?他们从何而来、又如何散布?沙地文化究竟价值何在、如何传承与发扬?好多人回答不出!
根据已搜集到的研究资料,结合目前各地的人口数据,这里对沙地话的人数做了重新统计。以下为沙地话分布示意图。
具体统计汇编
A
江苏省
A-1、南通市(地级)
A-1-1启东市(原启东县):启东市的沙地人分布于除吕四镇、天汾镇、秦潭镇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约105万人说沙地话。只有一小部分人说吕四话(通东话),虽然大部分沙地人不懂通东话,但沙地话却在通东方言区通行。
A-1-2海门市(原海门县):海门市的沙地人主要分布于海界河以南地区。在海界河之北,也有一片沙地人分布区。包括海门镇、三星、天补、三和、德胜、三厂、常乐、麒麟、悦来、三阳、临江、海永、万年南部地区和国强、四甲、树勋、余东、包场、刘浩等乡(镇)的小部分地区,沙地人人口约60-70万。(海门境内北部地区则通行四甲话,即通东话,来源于古常州一带吴语。)
A-1-3通州区(原通州市、南通县):通州区沙地人主要分布于南部靠海门的沿江通海地区(张芝山镇)和东北部的通州湾(又称三余湾)启海方言飞地,人口约25-30万。 三余湾启海方言飞地,是由清末状元、海门籍实业家张謇于上世纪早期建设“通海垦牧公司”时,将大批海门人和崇明人带至北部沿海滩涂围垦定居而形成。范围包括通州市东北部三余、海宴、东余、北兴桥、恒兴,以及如东县掘东地区(大豫、兵房等地)。
A-1-4南通市区(开发区、崇川区):包括南通技术经济开发区,崇川区新开、小海、竹行以及南通农场、种畜场、东方红农场,人口约10万。
A-1-5如东县:东部兵房、大豫、长沙(北坎)、掘港(华丰、掘郊、原掘港镇) 大约24万人(属于通州湾启崇海沙地方言飞地)。
A-1-6海安县:东北部角斜、沿口、旧场镇一带(旧属东台县),有一批海门人于20世纪初移民于此,形成了“角斜-旧场”海门方言岛,人口约10万。
A-2盐城市(地级)
A-2-1大丰市:东部新南阳镇(原南阳、通商,不含原王港乡)、裕华、新丰的18个村,约8万人。均系清末民初跟随张謇开办的大丰公司的海门人后代。据网传,目前除南阳、通商、裕华外,多数人群对外说本场话,在家说海门话。在沙地人聚居区,存在本场话、沙地话双语并用现象(有请当地同胞介绍实际情况)。
A-2-2射阳县:东部合德镇大部、临海、陈洋、耦耕、海通、千秋镇(不含原鲍墩乡),大约20万人。 均系清末民初跟随张謇的公司开垦的海门人后代。(有请当地同胞介绍实际情况)。
A-2-3东台县:东部新三仓镇一部分及一直往东到黄海的村落人数少量,介于1万人左右。
A-2-4滨海县:新五汛镇(原北坍乡莫湾村一带)及一直东到黄海的村落,人数少量,介于1万人左右(以上两县的沙地话目前有被当地方言统一的趋势)。
A-3、苏州市
A-3-1张家港市:新乐余镇(原乐余镇和兆丰镇)、新锦丰镇(原锦丰镇和三兴镇)、常阴沙农场、新南丰镇北部,约22万人(有请当地同胞介绍实际情况)。
A-4泰州市:
A-4-1靖江市:约有1.5万人(占当地人口的2.5%)。
B
上海市
上海:
B-1、崇明县:除去农场上海知青外,崇明全岛沙地人约68万。
B-2、宝山区:宝山东部约10万。
B-3、南汇区:南汇东南部,包括老港镇、书院镇、泥城镇、彭镇镇、芦潮港镇、新港镇、东海镇、果园乡等沿东海沿岸约10万人。
B-4、奉贤区:奉贤区的平安、奉城、塘外等沿海村镇约2万。
综合上述各聚居地的沙上人,总数约有440万人。其语言、风俗、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大致相同。上文中的部分数据根据司马东方提供的材料,其他参考了人口数量参考了苏沪相关人口网站最新统计资料,崇明、南通、海门、启东、张家港相关县志,以及《江苏方言分区一览》编辑整理。以下是表格。
下面是治疗颈椎病时间,请横过头来看(或者把屏幕横过来):
令人惊奇的一个数字是,1604年(明万历32年)崇明岛上的户数才23723户,约12万人(徐刚《崇明岛传》)。400年来历经风雨能有如此几何级数的人口增长,恐怕全国没有一种方言族群所能企及。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了崇东海客,感谢其辛勤付出)
吴语公众号以前发布过的启海话歌曲、曲艺,以及相关内容,请在本文最上方查阅。
(全文完。欢迎在最下方评论或者点“喜欢作者”,支持吴语公众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