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院副院长姜世金教授作《水禽常发病的流行与防控》的主题报告
鸭圆环病毒病
(一)病原学简介
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 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是一种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15到16nm的DNA病毒,整个基因组大小在1900bp左右,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鸭病毒。
根据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和Cap基因氨基酸序列,DuCV分为两个基因型: DuCV-1和DuCV-2。
(二)流行病学
DuCV可以感染各个品种的鸭子,包括野鸭,但不感染鹅。 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老的养殖场感染率更高。我国鸭群的感染率几乎是100%。
该病毒感染后侵害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力,激发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加重其临床危害。
742只发病鸭中247只检出DuCV,个体阳性率为33.29%;
146个鸭群中,66个群体检出DuCV,群体阳性率为45.21%。
不同省份DuCV的个体检出率
不同省份DuCV的群体检出率
不同组织器官的样品检出率
山东省樱桃谷肉鸭中DuCV、RA、E.coli、DHV-I的共感染检测结果
不同肉鸭场DuCV抗体的个体检出率
不同种鸭场DuCV抗体的个体检出率
患掉羽综合征鸭子羽毛囊中NGPV与DuCV的混合感染的检测:
2016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樱桃谷肉鸭出现掉羽综合征(Feathers Shedding Syndrome, FSS),主要表现为掉羽,屠宰后羽根难以拔掉(毛刺鸭)。
不同周龄的患病鸭的DuCV和NGPV检出率
从患FSS的病鸭羽毛囊中分离9株NGPV
根据VP3蛋白序列建立的进化树
羽毛囊分离毒株存在5个氨基酸的同步变异
(三)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该病毒单独感染后鸭群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生长停滞。在出壳几周内发病,表现为表现出羽毛凌乱、生长迟缓、体重减轻等症状。
剖检可见胸腺、法氏囊、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等病变,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可见法氏囊内淋巴细胞减少、法氏囊出现坏死和组织细胞增多症。
通过ISH检测鸭的法氏囊中DuCV的DNA(Fringuelli et al., 2005)
人工感染鸭只胸腺、脾脏、法氏囊的IFA检测:
鼠抗GST-Rep血清与病理组织切片的IFA检测结果:
A. 攻毒鸭脾脏的 IFA检测结果(阳性);
B. 攻毒鸭胸腺的 IFA检测结果(阳性);
C. 攻毒鸭法氏囊的 IFA检测结果(阳性);
D. 健康鸭胸腺的 IFA检测结果(阴性)
鸭圆环病毒病的流行病学
(四)小结:
1、 DuCV在我国鸭群中普遍存在
2、 DuCV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
3、 DuCV主要侵害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
4、DuCV在临床上是其他病原共感染的几率很高,需引起高度重视
5、DuCV和NGPV混合感染与FSS的出现直接相关,其中DuCV是导致FSS的主要原因,NGPV起协同作用。
6、种鸭场的种源净化问题需要提到议事日程,DuCV可能是需要优先考虑的种源净化病原。
小鹅瘟
小鹅瘟 (Goose parvovims, GP)又称得舍氏(Derzsy)病、小鹅病毒性肠炎、鹅细小病毒病等,是由小鹅瘟病毒(Goose parvovirus, GPV)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雏鹅的临诊特点是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
(一)病原学
小鹅瘟于1956年在江苏扬州首次发生,鹅细小病毒病毒(GPV)由方定一教授于1961年首先分离鉴定。
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只有1个血清型!
病毒离子球形、无囊膜、20面体对称,直径为20~22nm
本病毒对环境因素抵抗力很强,4 ℃及室温可长时间存活,37 ℃至少可存活8个月之久,粪便及自溶组织中的病毒12个月仍有传染性。 2%烧碱可杀灭该病毒。
分离培养: 初次分离仅能引起易感的12-14日龄鹅胚和番鸭胚致死,一般在5-7天左右死亡,死亡胚体广泛出血,肝脏变性坏死。雏鹅和番鸭胚适应毒稳定在3-5天致死。
不能在鸡胚及其细胞上复制。
(二)流行病学
主要感染1月龄内雏鹅、雏番鸭,发生小鹅瘟;1月龄以上较少发病,成年禽可带毒排毒而不发病。 病程短,死亡率高。
(三)临床症状
病雏鹅的临诊特点是精神委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
1周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常突然发病,倒地两腿乱划,很快死亡。
1-2周龄患病雏禽行动迟缓,无力、蹲卧,拉黄白或黄绿色稀粪及未消化的饲料,临死前两腿麻痹或抽搐。
(四)病理变化
肠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病程稍长者,肠道常发生特征性的病变,在小肠的中段和下段,外观上变得极度膨大,肠腔中充满着一种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凝固的栓子状物,很像肠腔内形成的管型,将肠腔完全堵塞,此乃小鹅瘟的一个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发病鹅出现转脖、抽搐
小鹅瘟:小肠部分肠段显著膨大,质地紧实如香肠状
小肠膨大肠段,可见肠壁变薄,肠内有栓塞状物堵塞,表面包有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小肠膨大肠段的剖面,肠内有栓塞状物堵塞,表面包有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
(五)诊 断
用适龄鹅胚分离病毒(12~14日龄鹅胚)
病毒鉴定
中和实验
血清学试验
用已知高免血清采用琼脂扩散检测病毒
分子生物学试验
用PCR检测病毒
(六)预防
刚出壳雏鹅注射小鹅瘟病毒血清;
成年母鹅免疫小鹅瘟弱毒疫苗;
无母源抗体的雏鹅出壳后48h内接种鹅胚化或鸭胚化弱毒疫苗。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short beak and dwarfism syndrome,SBDS)由新型小鹅瘟病毒(Novel goose plague virus, NGPV)(也称为鸭细小病毒)主要引起北京鸭系肉鸭在临床上表现为长舌短喙综合征,俗称大舌病。
NGPV和GPV在不同鸭场检出率
采集来自山东、江苏、安徽15个鸭场疑患SBDS病的133只病死肉鸭,不同鸭场病死鸭NGPV的检出率在53.85%至100%之间,在病死鸭中未检出GPV。
表1:NGPV在樱桃谷鸭组织脏器中的阳性率
表2:NGPV在半番鸭组织脏器中的阳性率
相比于传统GPV,NGPV的反向重复区域(ITR区域)存在5处核苷酸同步变异,7株NGPV分离株中的6株基因组中存在两个14个核苷酸片段缺失
与传统GPV相比,在NGPV基因组的功能蛋白(Rep)和衣壳蛋白(Cap)区域共有20处氨基酸同步变异位点。
表 3-3 Rep区域12个氨基酸同步变异位点
表 3-4 Cap蛋白区域8个氨基酸同步变异位点
对病毒重组性分析显示:SDLY1602分离株是由GPV台湾弱毒疫苗株82-0321v和GPV野毒株GDaGPV重组而来。
(一)番鸭细小病毒
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 MDPV),为单股DNA,颗粒为无囊膜球形,直径为24-25纳米。无血凝性,仅能在番鸭胚和鹅胚中生长,并致死胚胎。
MDPV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在电镜下病毒呈晶格排列,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无囊膜,直径20~24nm。
番鸭细小病毒病(Muscovy Duck Parvovirus Disease) 于1985年在福建首发,法国也报道本病,此后在我国许多雏番鸭群发生流行。
本病发生于3周龄以内雏番鸭(三周病),发病率可高达80%-100%,死亡率为30%-70%,一般为40%-50%。20至35日龄也有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二)病原
自2008年底以来,华东地区多个番鸭场、半番鸭场陆续发生鸭以喙变短、舌头外露、个别死亡,耐过鸭出现生长障碍、残次鸭比例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疫病(SDBS)。引起闽、浙、苏等省番鸭、半番鸭SBDS的病原为MDPV变异株。
NGPV的宿主范围:樱桃谷鸭为主的北京鸭系、半番鸭、鹅(与传统GPV类似,但致病力稍弱)
MDPV的宿主范围:番鸭 、半番鸭
(三)NGPV与DuCV混合感染的研究
共收集来自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樱桃谷肉鸭、半番鸭合计170只以及鸭胚200枚。
20个鸭场均存在NGPV与DuCV的混合感染,在检测的170只鸭子中,NGPV的感染率占87.65% ,DuCV感染率为82.35% 。在被检测的170只鸭子中,NGPV与DuCV的混合感染率为63.53% 。
鸭胚中NGPV与DuCV的混合感染: 对于收集的200枚鸭胚,NGPV的检出率为17%,DuCV的检出率为4.5%,二者的混合感染率为3.5%。
NGPV阳性鸭中DuCV-1+2混合感染: 在病死鸭中,NGPV阳性鸭中DuCV-1感染率高于DuCV-2的感染率。
从患FSS的病鸭羽毛囊中分离9株NGPV
羽毛囊分离毒株存在5个氨基酸的同步变异。
NGPV和DuCV混合感染与SBDS之间的关系: NGPV感染在实验室很难单独造出典型的SBDS; NGPV和DuCV混合感染可能是SBDS出现的重要原因。从FSS发病鸭中分离的NGPV形成新的基因型,其VP3蛋白的5个氨基酸的同步变异是否导致NGPV组织嗜性改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鸭短喙侏儒综合征目前的防疫现状
1. 主动免疫
(1)GPV弱毒疫苗株免疫效果不佳
原因:GPV在樱桃谷鸭中不增殖
(2)NGPV增殖性能差,疫苗生产成本高
解决方案:毒株驯化,疫苗株增殖方法优化(弱毒苗是发展方向)
2、被动免疫
抗体:卵黄抗体、高免血清
免疫对象:雏鸭
生产中的困惑:保护时间短,多次免疫应激反应强烈,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3. 鸭短喙侏儒综合征防控的思考
细小病毒是目前畜牧业发展中危害较为严重的DNA病毒,每一次感染新的宿主都意味着长期的危害,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患SBDS病的肉鸭中存在极高的NGPV与DuCV感染情况,NGPV阳性的肉鸭中DuCV-1感染率高于DuCV-2。
鸭胚中存在NGPV与DuCV混合感染的情况,二者可同时垂直传播,需要警惕在鸭群中持续感染造成的危害。
患SBDS和FSS的肉鸭中存在极高的NGPV与DuCV感染情况,DuCV同时感染可能是SBDS出现几率高,并导致FSS的原因。
从FSS发病鸭中分离的NGPV形成新的基因型,其NGPV组织嗜性改变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来源: 中国养殖业联盟根据2019中国(郑州)第11届禽病技术研讨会专家报告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