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川hiecy 学术那些事儿
所评图书:
书名:《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作者:(日)加藤阳子译者:章霖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1931年7月,“九一八”事变发生前的两个月,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现今的东京大学)的学生参加了一次意见调查。问题是:“(日本)为了满蒙地区而使用武力,是否正当?”一些历史学家将日本自甲午战争开始发起的对华侵略和渗透尤其是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叙述为少数军国主义者挟裹了日本整个国家的行为。按照这些历史学家的叙述,解答上述问题的日本最高学府的学子,至少会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即所谓的满蒙地区)的设想,提出正当性的疑虑——侵略可能给日本带来利益,但利益是利益,正当性是正当性,基于利益考量而赞同侵略,但承认侵略有失正当,这种回答显然也不算是不合逻辑。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当时高达88%的东大学生认为日本如果侵略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是完全正当的。要知道,东京帝国大学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学生会经过严密的学术训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样一座顶尖学校的学子,怎么也会觉得侵略正当呢?日本全面侵华后,首相近卫文麿曾发出个奇怪的声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这一声明被解读为日本政府和军部在无法做到短时间内令中国投降后,决心在华扶持傀儡政府——但这样的解读,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如果近卫文麿所说的“对手”,指的是政治和军事上的敌对方,我们当然不能想当然的认为那是投日汉奸汪精卫之后组建的伪政权。日本历史学家、东京大学历史学教授加藤阳子在其所著的《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一书中指出,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再到二战,日本国民并非只有极少数的军国主义者才热切希望借助对外战争来解决国内问题,恰恰相反,上至知识分子,下到平民百姓,对于战争的拥护程度都相当高。这本书是根据书作者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的,深入翔实,以大量史实考证依据来推导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本文开篇所述,“九一八事变”在日本有着很高的民意支持率,这源自一个认识前提:“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甲午战争后,日本控制了朝鲜半岛,并开始向中国东北、内蒙古东北部渗透,以后三地区的丰富资源来加快本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后三地区的辽阔地域,更让日本国民看到了解决本国土地(生存空间)不足的希望。日本的扩张野心,刺激了同样觊觎中国东北的沙皇俄国,触发了日俄战争,最终形成了俄日两国将满蒙平分为彼此势力范围的格局。十月革命后,苏联继承了沙皇俄国在华的部分特权(并非全部),这就留出了相当的灰色空间,日本认为理所应当要由自己来获得,但国民政府对此并不认同,反而在推动建设与中东铁路平行的铁路干线。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都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伤亡代价,所以形成了一个诡异的认知逻辑:日本在华的特权,是付出巨大牺牲后获得的,而中国国民政府试图收回这些特权或是威胁到这些特权的所在,是破坏了中日条约体系。基于此的反华宣传,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日本,很有市场。也正因为这样,尽管20世纪30年代初的日本政府,曾竭力避免因侵华而招致英美制裁,在“九一八事变”后试图压制军部的好战势力,反而被日本军部甚至广大国民都认为软弱无能——在国际联盟发起对日本侵吞中国东北、操持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后,日本政府受到民意挟裹,不得不抢先退出了国际联盟,以避免被指控为侵略者。《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书中指出,“九一八事变”前,中日贸易受到较大影响,日本方面将之解释为中国国民政府的反日宣传所致,这其实掩盖了事情的真相——德国和苏联,以及英美在当时努力改善同中国的政治联系和贸易联系,彼此发展为很好的贸易伙伴,而日本自身的出口水平不增反降。可以说,1929年大萧条后,日本经济受到的影响,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但这个国家不去反思自身原因,也不大敢开罪英美去质疑后二者的以邻为壑的贸易、金融政策,只是将中国这样一个当时看上去“好欺负”的对象作为抹黑对象,所以很大程度上就强化了日本国民本就相当深厚的侵略情绪。而在日本发起全面侵华后,日本人并不认为这是在从事侵略,而是为了其条约特权向中方讨回公道,所以他们不以“国民政府”,以及延安,或是中国其他任何军事武装集团为对手。《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这本书相当深入的讨论了日本近代、现代参加的五次战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一战、中日战争、太平洋战争,分析了日本官方、军方、民间对待战争的态度,尤其是那些被人们认为是反战力量的文官机构、民主派政党以及平民,在战争发起前后的真实态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