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7夜,建起一座医院。这个奇迹发生在2003年的北京小汤山医院。17年后的今天,武汉将再度演绎这一幕。
1月24日,武汉的“小汤山医院”——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正在加紧施工。为有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参照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武汉市开建专门医院,用于收治新型肺炎患者。院址位于武汉市四环外的蔡甸区武汉职工疗养院旁。
据《长江日报》报道,医院将在2月3日前建成。该医院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病床。这一规模,也与与北京小汤山医院相同。
争取6天做完
施工现场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整体的建设时间,当地政府给的是8天,“但我们所有参展单位都群情高涨,希望争取在6天之内把这些工程全部做完。”
中建集团官微发文称,武汉医院建设是国家赋予中建集团的政治任务,中建三局作为医院承建单位之一,将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持质量第一、安全为先,在保安全、保质量的基础上,确保项目进度,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1月23日晚,35台反铲、10台推土机、8台压路机已到达现场,开始土地平整工作。相关设计方案将在今日完成。
中建集团下属中建一局,在2003年4月也曾奉命参与抢建小汤山医院,当时迅速调集了1700名精锐力量和设备陆续进场,连续奋战七天七夜完成建设任务。小汤山医院在两个月内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七天七夜的小汤山
小汤山医院是一个什么样的医院?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又该注意些什么?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的亲历者——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业务副院长缪晓辉。
“当时北京的非典疫情最重,病人积累很多,医院人满为患,交叉感染很严重。(可能)入院不是非典,出院就成了非典。所以决定要建一个医院。”缪晓辉回忆了建设小汤山医院之初的情形。
资料显示,2003年4月22日上午,在北京防治非典工作联席会议上,专家建议征用小汤山疗养院,改造扩建成临时非典救治中心。随后,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白忠书立刻带着部队专家实地勘察,发现这里有一大片预留空地,而且四周空旷,便于机械化施工。
2003年4月22日下午,国务院对北京市的请示做出明确批复,紧急征用昌平区小汤山附近土地40.3公顷,用于建设非典定点医院。
2003年4月23日上午,北京市调动全市六大建筑集团公司,4000多名施工人员进驻小汤山医院现场,用24小时三班倒的方式进行昼夜施工。
2003年4月24日,中央军委下达特急电报,抽调全国各大军区的军医紧急支援北京组建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首批医疗人员务必在4月27日24时之前到达小汤山医院。要求只有4个字,“精兵强将”。
2003年4月28日,病房主体结构完工。
2003年4月30日,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小汤山医院交付使用,总耗时七天七夜。
从建筑结构来看,“这是一座只有彩钢板的医院,没有一块砖头。”缪晓辉说。
据报道,火神山医院依据《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实施,包括基础工程、土建及装饰工程、给排水及消防系统、供配电系统(不含外部线路)、照明与监控、通风空调系统、通信弱电、医用气体工程、净化工程、室外及市政配套、污水处理设施。
医院采用轻型建筑材料,拟采取集装箱式或板材式活动板房形式,层高1—2层,医院建成后将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切实起到隔离病毒的作用。
一个只有彩钢板的医院
北京小汤山医院作为一个只有彩钢板的医院,如何能够达到传染病医院的标准?达到传染病病房的要求?
传染病医院有自己特殊的规定——通风良好,与其他病区相隔离,有明显标识;布局合理,设立缓冲带,三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无交叉;三区之间使用不同颜色区分;设立医务人员和患者专用通道;隔离病房应设有专用的卫生间、洗手池;隔离区应设置重症病房或具备监护和抢救条件的病室;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患者戴外科口罩,限于病房内获得为主;隔离病房门必须随时保持关闭。
负压病房的设置要求是——空气流向为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办公区和病房);隔离病房外的走廊与患者病房之间设立缓冲间,防护用品置于缓冲间内;医务人员应在缓冲间内穿戴防护用品后进入隔离病房;离开病房时,应在缓冲间摘脱防护用品。所有诊疗护理工作和患者生活活动均在病室内完成。
缪晓辉说,北京小汤山医院设置了4个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和病区。“这四个区压力都不同,压力最高的是清洁区,压力最低的是病区,这四个区组成的通道就是医护人员通道。各区压力的不同,就是为了让病区的空气没有机会跑到外面去,清洁区的高压空气可以压到里面去。”
缪晓辉说,做好气流控制,是传染病医院必须要做到的,否则控制不住空气中的传染源。所以,武汉要建医院,也需要做到这一点。
另外,当时北京小汤山医院的医生除了带目镜,穿防护服,还要戴三层口罩。
“医生从病区走出来,必须把鞋子、防护服、目镜以及两层口罩扔在污染区,然后光脚走到半污染区,把第三层口罩扔到半污染区,医生出来时只有白色工作服。”
而且,只要进出一次病区,医生所有的防护服等必须换新的。
除了防护目镜可以消毒以后再用之外,缪晓辉说,防护服以及口罩等一次性用品,都要立即焚烧掉,所以医院就近就要设置焚烧区。
除了要建焚烧炉,缪晓辉说,还必须做好患者的排泄物处理,要全部消毒。
另外,在通道设置上,病人进和出的通道要分开,进是一个通道,出是一个通道。其次,物资进入需要一个另一个通道,医护也需要一个通道。
“建设传染病医院,必须考虑风向问题。当时北京已经进入4月,东南风偏多,所以选址在北京北偏西的地理位置。武汉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相对于建医院,管医院就更难。
“在医院管理上,更需要强有力,当时小汤山医院的医务人员均为军人,共1383人,一切都是严格按照程序管理,所有人听从上级安排。而且每50-100米,就设置一个武警岗哨。另外,新患者必须在晚上进入医院。”缪晓辉表示。
“小汤山医院的设计,既要考虑救治患者,更要保证医护人员的零感染。”缪晓辉表示。
最终,只有彩钢板的小汤山医院做到了。
“的确做到了零感染。曾经有过一例医护人员发热,但后来被排除SARS。我的队员中有3人低热,9人同一天腹泻(冠状病毒是可以导致腹泻的)。不过后来也都好了,不是非典。”缪晓辉说。
在建成之后的7年,完成了使命的北京小汤山医院,被拆除了。
责编:胥会云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