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一词最先出现在唐朝时期,是中书省和门下省长官的敬称,到了五代和宋朝以后就成为宰相的专用称呼,明太祖朱元璋时废除宰相制度,大权集于皇帝一身,所设的内阁就成了没有实权的摆设,明英宗继位时过于年幼,不能独自处理政务,朝中设了内阁大臣和太皇太后辅佐他,也正是因为这样,内阁才渐渐有了实权,职权相应扩大,尤其在明世宗嘉靖时期内阁的权利几乎和皇权相等可谓是权倾朝野,这其中最著名的阁老就是张居正。
不过在明朝嘉靖以后的各种史料记载中,有一个阁老是连张居正都甘拜下风的狠角色,他叫做张璁。史料的记录中张璁是一个奸佞小人,很多人都看不起他,主要是因为这个人极尽拍马屁之能,并且性格阴狠毒辣。可是即使是这样,他却在张居正的眼里是一个偶像般的存在,张居正平生佩服的人不多,但张璁在其中绝对占有一席之地,能力和业绩都在张居正之上,算得上是明朝最伟大的改革家。
他出生于公元1475年的浙江温州永嘉县,少时就显示出令人惊艳的诗文水平,教他课业的老师都对他大为佩服,连喊教不了。13岁时他就把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立志要像诸葛亮一眼匡扶天下做出一番大事业。张璁23岁就中举了,这极大的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会试就成了他的第一个小目标,常言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此后的二十三年里,他接连参加了七次会试,全部落榜。
对于一般人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23年放在了会试上还没有什么好结果,早就泄气不考了,可张璁是其中的例外,他自始至终对自己的前途抱有很大的希望,并不认为落榜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相反更是鞭策着他继续刻苦读书。在这期间,他不仅开办了龙湾书院,还和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成了至交好友,既丰富了他的社会活动,还拓宽了眼界和学识,和王阳明一起谈时事论世道,对于国家的未来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47岁时考取了进士,不过他考的成绩貌似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远,因为他的初衷是入阁拜相,但是科考成绩却是很普通的二甲。在当时的明朝,这等成绩想进内阁纯粹就是白日做梦。不过有准备的人总是能等来机会,刚好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政治觉悟很高的他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这件事就是明朝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大事,即大礼议事件。
这件大事的根本在于皇帝认爹之事。正德皇帝无子他驾崩后朝中拥立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了帝位,就是嘉靖皇帝。按照祖制,嘉靖皇帝是要认正德皇帝的父亲明孝宗为父,朝中老臣也支持按照礼制规矩来,但是嘉靖皇帝拒绝认明孝宗为爹。这件事放在现在不管认不认朱厚熜都是皇帝,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在明朝是很严肃的事情,既关乎伦理纲常,更决定了嘉靖在朝中的话语权。
大臣这边坚持按照礼制办事,皇帝这边铁了心的不认明孝宗为父,朝臣和皇帝就为这件事僵持了很久,作为吃瓜群众的张璁却从中发现了机会。要问他在考取进士的这23年哪门学问做的最好,首推礼制,他对这方面研究的很深刻,于是活学活用,帮助嘉靖皇帝解了围。怎么做的呢?他认为嘉靖皇帝是以皇子身份继承了堂哥的皇位,但并不是以明孝宗的养子身份继承的皇位,从这一点上说根本没有必要让嘉靖皇帝认明孝宗做爹。
他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嘉靖的赏识,但是也得罪了当时的百官之首杨廷和,有嘉靖最靠山,他在和杨廷和的几次斗争中虽然有过败笔,但是好歹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杨廷和从朝中辞职后,他成了内阁首辅,升官之路创下了明朝之最,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从二品进士做到阁老之位。之前盘踞在杨廷和周围的人很看不起他,不过张璁接下来做的事情光速打了这帮人的脸。
因为他造就了明朝中兴。在别人眼里他为了升官无所不用其极,逢迎皇帝毫无底线可言,尽管他可以按照这样的人设走下去,跟在嘉靖身边安稳一生,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没有忘记少时的理想,初心还在,他选择直面明朝的腐败,拼着性命开始了对明朝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身份只是平民的几十年里,他对官场的贪污腐败深有感触,当了官以后,他首先把都察院的御史查了个底掉,罢免了20多个人,并无一起冤假错案,然后亲自挑选青年才俊补充进都察院,做了个大明朝的“纪委书记”。他还把明朝官员的纪律作风问题大抓特抓,规定每个官员按时上下班,不能有迟到早退现象,严肃了政风政绩,工作做不好还要启动问责程序,让几近瘫痪的明朝吏治风风火火的运转了起来。
他的这些举措找来了政敌们的攻击,不过他所作的另外一件事情就连政敌们也都大为佩服,他废除了贵戚庄田,这是皇亲贵族们的特权,他撕破脸和这帮人硬杠,为朝廷追回了五万多公顷土地和五百多处庄田。但是嘉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明主,他感激张璁,但对他并不包容,嘉靖十四年,张璁告老还乡,但是他的官场改革直到张居正时还在发挥着作用,所以由不得张居正不佩服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