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成立到现在,经过近4年的专业化运营,机器人创新生态平台上已汇聚3000+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生态合作伙伴。为了更好的帮助生态合作伙伴实现产业化落地,英特尔、图灵鱼及易华录等共同发起了AI海洋产业生态。希望帮助生态合作伙伴在海洋产业探索更多应用场景。
作为AI海洋产业生态发起方,图灵鱼、易华录将带队众多生态合作伙伴陆续对青岛海洋产业众多科研院所、涉海企业等做深入考察调研,希望通过深入沟通交流,为生态合作伙伴发掘更多应用场景,探索更多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的落地渠道,助力海洋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本期我们来到了国家深海基地,探索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中国深度”蛟龙号中有哪些用武之地。
10月22日,作为AI海洋产业生态发起方,图灵鱼、易华录与蓝谷管理局等生态合作伙伴对国家深海基地进行了考察调研。
国家深海基地项目在国内史无前例,是继俄罗斯、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是包括“蛟龙”、“海龙”、“潜龙”系列深海载人、无人深潜器的母港基地,也是潜航员选拔和培训地。
在交流中,国家深海基地业务处副处长史先鹏介绍说,国家深海基地是面向全国深海科学研究、海洋资源调查、深海装备研发和试验、海洋新兴产业服务,提供船舶、大型装备保障与维护、人员培训等多功能、全开放的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
▲ “中国深度”“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在参观考察行程中,史先鹏副处长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创造了“中国深度”的蛟龙号。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也是863计划中的一个重大研究专项,2002年开始启动设计、研制工作。2012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也是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也意味着该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
▲ 国家深海基地业务处副处长史先鹏
谈到与AI海洋产业生态合作机会时,史处长表示,国家深海基地对生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对接的使命非常认同,也希望能够参与其中。而对于蛟龙号,国家深海基地更多的是从事应用端的工作,包括使用蛟龙号进行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作业。其采集到的素材需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方案对其做识别、分析、处理;另一方面,国家深海基地包括长40米、深8米(满水10米)的水池等很多试验设施都可以对生态伙伴开放,做水下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发、测试。
延展阅读
除了本次对国家深海基地的考察调研,图灵鱼、易华录等AI 海洋产业生态发起方联合生态合作伙伴蓝谷管理局于上周对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进行了考察调研。
▲ 图灵鱼、易华录及蓝谷管理局与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座谈
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始建于1966年,是我国最早从事海洋监测技术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海洋监测设备研究和产品生产的科研机构之一,主要致力于船舶气象、生态环境监测、海洋台站、船舶与港口装备、水声探测、海洋传感、深远海探测、水下焊接、海洋浮标等技术的研发。其研制生产的各类海洋调查工具在国内占主导地位。
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科技中心总经理赵维杰对AI海洋产业生态的运营模式及目标给予了充分认可。他希望与更多的生态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以目前所做的业务为切入点,以蓝谷产业发展为方向促成新的项目,根据具体项目展开深入合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