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 当打之年》第二期充分表明了一个鲜明的音乐人格的重要性。
在大众审美越来越往上走的时候,大家已经脱离了原始的无脑赞美高音阶段,但紧接着就进入了新的反智阶段――无脑贬低高音。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有些奇怪的,对于《歌手》这种主打现场live的竞技比赛来说,唱功只是一个基础。
唱功只是基础的意思是,没有唱功你是一定不行的,但只有唱功你是万万不行的。
19年某位传统vocal代表的女歌手的成绩并不好,因为大众评审的确已经过了盲目听歌手秀高音的阶段。
而当时,我并不看好某乐队上《歌手2019》。当然,我会说他们的感染力不强吗?歌不好吗?中国的乐队身体里带有着特殊的属于中国本土的那种感染力,在舞台上是很占优势的。他们不强吗?强则强,但是唱功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他们更适合的舞台是livehouse,是《乐队的夏天》,而不是《歌手》这样传统的竞技舞台,因为《歌手》自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唱功,连唱功这个基础都打不好,那是肯定不行的。
歌手的大众评审早就过去原本的无脑追捧高音的时候了,唱功也早就不是他们唯一的评判标准。但就是在这样的舞台上,唱功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基础的硬性标准,他们更多追求的是在唱功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共鸣”或者说“震撼”。
当然,还有部分大众评审可能追求的是国内的“先锋度”。
大众评审去现场看live,要听的并不是歌手的唱功,纯vocal,而是“歌手演唱一首歌”。
听一首歌的内容就很丰富了,编曲爱好者可能会着重于编曲,vocal爱好者可能会注重vocal的质量和唱法,但无论他们之后的侧重点在哪里,直接听live的魅力就在于你听的永远是整体,并且会在听的过程中记住其中的亮点。
因此,歌手在台上演唱会,会影响最终成绩的主观因素太多了,包括:唱功、选曲、编曲、审美、舞台表现、共情等等。最终这些混合在一起,才会形成“成品”。
现场的观众要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听完八到九首歌,听到最后投出三票,他们要投的三票,不仅仅是他们最喜欢、他们觉得最好的那三场,也是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那三场。
而根据排名规则,每位观众可以投三票,也就是说,第一名,其实是观众认可度最高的那个人。
华晨宇是一个典型的现场氛围型歌手,而现场氛围型歌手最擅长的就是竞技。
18年的时候他可以和结石姐pk,拿下三冠,靠的就是他的综合实力。
单论vocal,他是比不过结石那样的欧美大嗓的。但是歌手这个节目并非纯粹的vocal比拼,而是全方位的比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