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16时,接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将谌家矶大道红桥集团工业园区改造成方舱医院的指示后,江岸区委高度重视,迅速集结精干力量,全力推进设计建设,昼夜奋战抢建“生命方舱”。与以往不同,此次“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是由大型工业园区改建,从腾空厂房到水电改造,从隔离建设到通信保障,从床位铺设到环境美化,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与时间赛跑,勠力同心,全力奋战在“生命方舱”的建设现场。经过120小时不眠不休的持续战斗,占地约80亩、容纳3600余张床位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已于日前正式完工,成为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
集中力量明确任务定重点
接到任务后,江岸区委迅速研究成立由区防疫指挥部副指挥长任院党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任后勤副院长的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建设维护、医疗、医疗物资、转运、后勤、宣传、安保、保洁等9个职能组,抽调全区近60名干部进入专班,重点负责统筹方舱医院的建设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
疫情紧急,命令如山,自2月14日晚开始,指挥部全体干部抱着“早一秒建成一个病区,病人就早一秒得到救治”的信念,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开启“加速”模式,克服种种障碍,每天工作近20小时,始终冲锋在方舱建设最前线。专班根据计划任务倒排工期,做到一小时一“结账”,遇到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报告区委领导协调解决,有力保障了方舱建设进度。各职能组间主动衔接、密切配合,确保工作专班高效有序运转,充分发挥方舱建设“指挥部、参谋部、后勤部”的作用。
各方参与密切配合破难点
“长江新城”方舱医院选址在工业园区,厂房内存有几万吨货物,要建好方舱,必须先清退货物,这给本就工期短、任务重、要求高的方舱建设带来极大挑战。为抢出工期,江岸区委按照“边设计边腾退、边施工边布置”的工作思路,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采取逐个击破的方式。施工设计由长江建投集团下属企业火速承接,15小时内完成设计方案;货物清退由红桥集团积极配合,想方设法联系租户,连夜搬运清退货品近万吨,腾出厂房为建设施工积极创造条件;竹叶山集团广泛募集捐赠折叠床、床品、电热毯等4000余套物资,为按期开舱做好准备。
2月15日,突如其来的雨雪和“断崖式”降温天气给医院建设又增难度,医院建设单位、电力和自来水公司等多个部门冒着风雪逐个点位踏勘核实,落实方舱用水、用电以及消防安全。地铁集团一小时内调集五百余名工人开始同步施工。长江建投调集十余台机械设备,百余名工人进行室外工程施工。区城管部门调集百余名工人配合搬迁腾退,区公安交管部门调配三十余民警进行交通疏导。谌家矶街道从5个村及社区招募近三百名志愿者,不计报酬、全情投入,帮助搬运物资、铺设床品。各行业建设者们用他们的辛勤付出再次在“长江新城”方舱建设中书写了中国速度。
发挥优势完善服务迎拐点
“长江新城”方舱医院作为厂房改造的方舱,交通便利,远离闹市,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小,医院周边绿化较好,有利于病人住院期间的身心舒畅,对治疗轻症肺炎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21个舱房集中配备了洗漱间、淋浴间和移动厕所,为每个床铺都准备了电热毯、保温杯、棉拖鞋、眼罩、耳塞等生活用品;5000册图书、42个书架安放在方舱医院21个分舱内的图书阅览处,保证人均不低于1册图书;200余名保洁人员随时打扫,200余名安保人员和6名消防队员24小时驻勤,力求将长江新城方舱打造为绿色、生态、希望之舱。目前,医院正在查漏补缺,细化环节、优化服务,全力抓好饮食、洗漱等功能的完善配套及医疗废物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在目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长江新城方舱力求让每名病患得到及时救治,为全市打好武汉保卫战贡献力量,助力疫情逐步进入拐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