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隋炀帝被杀,李渊在长安称帝,王世充拥立越王杨侗在洛阳称帝,可以说这一年是隋末唐初局势最动荡多变的一年,同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彻底没有实力争夺河南之地,归顺了李唐,也就是邙山之战,李密在局势尚可的时候,主要还是内部出现问题,一众“猪队友”坑了李密,让王世充成功独霸河南之地。
李密是在隋大业十二年,也就是616年投效于翟让的,以此开始壮大瓦岗军,翟让虽然是瓦岗军早起首领,但是单轮能力而言,他是不如李密的,李密是将瓦岗军带向巅峰的最大功臣,而这也就为翟让李密之间,乃至两派之间发生了难以调节的矛盾。
《隋书.李密传》越王侗武贲郎将刘长恭率步骑二万五千讨密,密一战破之,长恭仅以身免,让于是推密为主……让上密号为魏公。密初辞不受,诸将等固请,乃从之。
由于李密在瓦岗军对隋军的战斗中屡立功勋,让李密的人望达到了巅峰,所以说翟让也是很识趣,自己主动让出了第一把交椅的位置,但是这也给翟让和李密两派之间矛盾激增埋下了伏笔,毕竟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追随的人成为老大,尤其李密还是后期加入瓦岗军的,李密虽然人望高,但是不代表,他可以完全掌控瓦岗军,终于翟让和李密最终还是爆发了火并。
《隋书.李密传》翟让所部王儒信劝让为大冢宰,总统众务,以夺密权……让引满将发,密遣壮士蔡建自后斩之,殒于床下。遂杀其兄宽及王儒信,并其从者亦有死焉。
翟让在下属的挑拨下,也开始想要从李密手中夺权,这个时候就不是谦让的时候,或许翟让到了这个时候回后悔吧,当初他是有机会杀了李密的,但是听李密定天下之策,放了李密,如今虽然瓦岗军壮大的,可是却不是自己能够掌控得了,而李密也明白,此时必然不能将权力还给翟让,所以两人只能留一个,这是定局,李密自然先下手为强了,设宴诛杀翟让,事后李密虽然极力安抚翟让旧部,但是瓦岗军内部裂隙已难以弥补,这也是李密在邙山之战战败的主要原因。
其实可以说翟让和李密是隋末天下各路军阀的恩人,就是他们领导的瓦岗军盘踞中原,切断了留在江都的隋炀帝无法和关中取得联系,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让各路雄主有了崛起的机会。
《隋书.宇文化及传》是时李密据洛口,炀帝惧,留淮左,不敢还都。从驾骁果多关中人,久客羁旅,见帝无西意,谋欲叛归。
但是因为隋炀帝身边大多是随行的关中人,眼见天下大乱,他们最大的意愿是赶快回到关中,可是隋炀帝没这个心思,人心思变,这也是宇文化及可以在江都诛杀隋炀帝的原因,因为大多数人都放弃隋炀帝了,隋炀帝被杀,更是将隋末乱局推向了巅峰,天下没了共主,那就进入了到了谁拳头大说就有话语权的时代了,有点实力就可以称帝了,可以说翟让和李密主导的瓦岗军打开了乱世的魔盒,而此后瓦岗军的历史任务就完成了,从翟让被杀开始,瓦岗军内部各种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逐渐走向了败亡。
首先是外部环境开始恶化,本来瓦岗军最大的敌人就是盘踞在洛阳的隋朝残余势力,其中就有王世充,在诛杀翟让,暂时稳定瓦岗军内部后,李密知道必须要拿下洛阳,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资治通鉴.唐纪一》未几,拥兵三十馀万,陈于北邙,南逼上春门。
《隋书.李密传》俄而宇文化及杀逆,率众自江都北指黎阳,兵十余万。
当时瓦岗军的主要地盘,洛口、黎阳等地都在洛阳东北一代,北邙山也在洛阳东北,李密率主力瓦岗军做出要强攻洛阳的态势,是有机会成功的,因为瓦岗军夺取了河南之地的几大粮仓,洛阳是缺少粮草的,如果没有其他势力干扰,李密是有机会的,只是半路杀出一个宇文化及,彻底让李密陷入被动。
宇文化及可以发动兵变杀了隋炀帝,一大动力就是随行的关中子弟想要回家,那么宇文化及无论是为了安抚部下,还是为了夺取天下,回到关中都是必然,可是按照宇文化及所部的行进路线,李密的瓦岗军势必会遭到两线夹击的尴尬境地,虽说盘踞在洛阳的隋朝残部也看不惯宇文化及,但是这三分实力中,显然在洛阳的越王杨侗和王世充更有意愿和宇文化及合作,共同灭了李密,而且宇文化及的目的是回关中,不会再洛阳发生大规模冲突,所以在这种局势下,李密只能干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也就是向洛阳的越王杨侗称臣,并表示愿意出兵对抗宇文化及,越王杨侗自然十分乐意啊,坐看李密和宇文化及拼个两败俱伤岂不美哉!
但是李密明知没有好处,也必须这么做,不然就是被两线夹攻,只是李密的选择虽然正确,但是不代表瓦岗军所有人能力理解李密,而且瓦岗军壮大的太快,什么人都有,而且加上派系争斗的影响尚未消去,李密主张向越王杨侗称臣而主攻宇文化及的无奈决策,只能令瓦岗军内部更加分裂。
《旧唐书.王世充传》李密破化及还,其劲兵良马多战死,士卒疲倦。
《隋书.李密传》密至温县,闻世充已杀元文都、卢楚等,乃归金墉。
在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后,局势瞬间想着有利于王世充的方向发展了,自己和宇文化及死磕,精锐遭遇重创,而王世充则趁机诛杀了元文都,越王杨侗成为傀儡,王世充成为了洛阳城的时机控制着,实力增强,李密原本已经名义上称臣于越王杨侗了,可是如今李密进退失据了,越王杨侗已经是傀儡,刚刚击败宇文化及,瓦岗军需要休整,但是显然王世充是不会给李密这个机会的。
而随着局势逆转,瓦岗军内部也出了问题。瓦岗军是靠什么发家的,简单来说就是让加入瓦岗军的人饿不死。
《旧唐书.李勣传》勣言于密曰:「天下大乱,本是为饥,今若得黎阳一仓,大事济矣。」密乃遣勣领麾下五千人自原武济河掩袭,即日克之,开仓恣食,一旬之间,胜兵二十万余。
黎阳包括之前的洛口,都是隋朝时期的粮仓,瓦岗军夺取粮仓赈济流民,以此可以快速扩充兵力,这也使得瓦岗军在发展期能够保持战力,大家加入瓦岗军是为了吃的,为了自己和家人活下去,可是慢慢的,大家的心思就变了。
瓦岗军将士在能够吃的饱后,就会有更高的追求了,打了胜仗,需要赏赐,也就是金银珠宝,可惜李密给不了。
《隋书.李密传》密虽据仓,无府库,兵数战不获赏,又厚抚初附之兵,于是众心渐怨。
最近的府库估计也只有洛阳有,李密不是不想赏赐,而是没的赏,同时还要安抚新依附于自己的人,那么瓦岗军将士对李密的怨言也就会逐渐增加,在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瓦岗军走向分裂已是必然,比如很多人怂恿李密用粮草和王世充换钱财,表面上看李密王世充是各取所需,但是打仗的时候,粮草才是关键啊,王世充得到了粮草,可以和李密长久对峙,更主要的是,洛阳城有了粮食,守城将士也就不会有投降李密的心思了,李密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
至此,养精蓄锐的王世充抓住了机会,决定趁李密尚未恢复元气时,发动进攻。
《旧唐书.王世充传》世充简练精勇,得二万余人,马二千余匹,军于洛水南......密军偃师北山上。时密新破化及,有轻世充之心,不设壁垒。
其实面对王世充的主动进攻,李密太多的取胜之道了,裴仁基和魏征都提出过致胜之道。
《隋书.裴仁基传》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
《旧唐书.魏征传》未若深沟高垒,旷日持久,不过旬月,敌人粮尽,可不战而退,追而击之,取胜之道。
裴仁基的计划是趁洛阳空虚,奇兵偷袭洛阳,那样的话,王世充就会落入进退维谷的窘境,败亡也就是时间问题,魏征的意思是,建立营垒闭守不战,拖时间打消耗战,因为李密面对王世充最大的优势不是兵力,而是粮食充足,王世充所部在粮草耗尽时撤军就是李密追击的好时机,就算王世充退回洛阳了也没用,依然是缺粮。
可是李密不知为何,这两策都没有,可能是击败宇文化及后有些狂傲了吧,也是太小看王世充了,所以他选择了最不利的正面硬刚打法,企图在正面战场上一举击溃王世充主力。
《隋书.李密传》世充夜潜济师,诘朝而阵,密方觉之,狼狈出战,于是败绩,与万余人驰向洛口。
《旧唐书.王世充传》世充夜遣三百余骑潜入北山,伏溪谷中,令军人秣马蓐食,迟明而薄密。密出兵应之,陈未成列而两军合战。
王世充击败不是靠别的,就是靠提前潜入偃师北部邙山的300多骑兵,因为李密大意,虽然其部队在邙山一带列阵,但是竟然没有做好防备,让王世充这支奇兵轻松埋伏在了军阵身后,两军交战之时,这支奇兵趁李密所部并未完成列阵之时,突然冲出,李密军大乱,而王世充所部则大举压上,李密所部就被击溃了,可以说决定洛阳城归属的关键一战,还未真正开打就结束了,李密只能率部逃会了洛口。
要知道李密在邙山布置的部队可不是弱旅,《旧唐书.程知节传》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以自卫,号为内军。李密和王世充决战所带的部队中就有这支精锐部队,也可以看作是李密的亲卫部队,是最有战力的,可是仍然没有力挽狂澜,帮助李密反击王世充,而是随着大众一起溃败了,也是能够从侧面看出,李密当时在瓦岗军内部已经失去人望了,没有人愿意为他死战了。
有个细节也是可以说明,李密已经不得人心。
《旧唐书.王世充传》又执密长史邴元真妻子、司马郑虔象之母及诸将子弟,皆抚慰之,各令潜呼其父兄。
这发生在李密被击败后,王世充攻下偃师的时候,当然也不是攻下的,而是城内守军投降了,偃师其实就是李密争夺洛阳之战的前线大本营啊,那么王世充在偃师城内抓到邴元真妻子、郑虔象的母亲及诸将子弟意味着什么,要知道邴元真、郑虔象可是镇守着洛口的瓦岗军将领,而且还有其他瓦岗军将领的子弟家属,显然这些都是李密手里的人质啊,也就是说李密早已经不相信瓦岗军很多人了,但是战局如此,他只能以这种手段,让手下的人听他的话,以手下家属威胁他们,所以李密才会将这些家眷放在了偃师,这个临近前线的位置。
这样的李密,不信任属下,自然也得不到下属们的信任,所以说李密在杀了翟让后,的确短暂安抚了瓦岗内部人心,但是随着局势的变化,他已经失去了对瓦岗军的完全掌控,可以说一场败仗就足以令其彻底失败。
《隋书.李密传》密将入洛口仓城,元真已遣人潜引世充矣。密阴知之而不发其事,因与众谋,待世充之兵半济洛水,然后击之。及世充军至,密候骑不时觉,比将出战,世充军悉已济矣。密自度不能支,引骑而遁。元真竟以城降于世充。
可以说从王世充拿下偃师,获得瓦岗军将士家属开始,李密就已经无力翻盘了,没人愿意为他卖命了,所以在逃到洛口后,李密还天真的想要打一个反击,虽然知道邴元真暗中和王世充联络,出卖自己,想要将计就计,在王世充所部渡过洛水时,突然出击,以此击败王世充,可是尴尬的是,候骑在王世充所部渡过洛水时竟然没有回禀示警,等到李密发现的时候,人家已经渡过洛水了,李密的瓦岗军残部也无心恋战,王世充轻松拿下洛口城,成为了河南争夺战第一阶段赢家。
其实说白了还不是在邙山战败后,甚至是邙山之战前,瓦岗军就已经人心涣散了,如果说打顺风仗,可能还好,但是一旦打败了,李密已经无法凝聚去瓦岗人心了,不然按照李密的计划,半渡而击,那么瓦岗军残部是不是要提前在设伏地点埋伏,即便候骑没有示警,应该也会有人发现吧,或者说,更本无人听从李密调遣了,大多人都等着王世充来投降了。
总的来说,李密的确是让瓦岗军走向了强盛,但是随着内部斗争导致内部逐渐分裂,外部环境恶化,宇文化及突然北上,令瓦岗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只能当一回冤大头,替洛阳城内的隋朝残余势力清理宇文化及,等到自己打累了,王世充液掌握洛阳城了,更要命的是李密和瓦岗军下属之间的互相不信任,更是导致了瓦岗军战力的大幅下滑,最终被王世充反杀成功,李密和瓦岗军也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舞台。
参考资料《隋书.李密传》《隋书.裴仁基传》《隋书.宇文化及传》《旧唐书.王世充传》《旧唐书.程知节传》《旧唐书.李勣传》《旧唐书.魏征传》《资治通鉴.唐纪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