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
湖北武汉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在各方的援助中,
来自日本的一组物资引起人们注意。
其实仅仅是一个细节,
仅仅是物资包装上的八个字,
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扉:
这八个字是: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这句话,
出自唐代时佛教的一段偈子,
名为“绣袈裟衣缘”。
全句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段偈子,
让人心胸为之一开一暖。
因为这背后,
不单是日本机构在大难来临之时的共理心,
不单是日本人对汉语的精微把握和表达
它是中日两国共同的一段历史,
是鉴真法师决心东渡日本传戒的缘由之一。
盛唐时,日本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长屋赠送中国大德的上千件袈裟,边缘都绣着一首偈子: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这也是鉴真法师决心东渡日本传戒的缘由之一。
鉴真和尚
据《宋高僧传》记载:
当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从东海来求法,以补日本戒律的缺失。他们于开元年间抵达扬州,来问鉴真法师,说:“我国在大海之中,不知离中国几千万里。虽然有佛法,但没有能传戒的人。就像漫漫长夜里,要在幽室找东西,没有烛光怎么能看得见?不知法师是否愿意中辍这里的利益,去大海之东作我们的导师?”
鉴真法师观察来意,看到他们的勤勉,就说:“我曾听说,南岳慧思禅师投生到日本为国王,兴隆佛法,有这事吗?又听说,日本国长屋曾经造千身袈裟布施给中华大德,袈裟边绣着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看来,日本诚然与佛法有缘呀。” 就默许了。长屋,是日本的相国。鉴真于是募集比丘思讬等十四人,买舟从广陵携带了三藏典籍离岸。这是天宝二载六月。
到了越州浦,停在署风山。鉴真法师夜里做了个灵异的梦。才出海就遭遇险恶的风涛,眼看船要沉了,有人要把栈香木丢到水中。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说:“不要丢弃。” 霎时看见舳舻上站着神将身着铠甲兵杖护持。
很快,风平息了,漂入蛇海。蛇海中有大蛇,长三丈有余,颜色如同锦绣。又进入鱼海,鱼长一尺多,腾跃于空中。又到一片海域,只见飞鸟集在舟背,压得船差一点沉没。等鸟飞出,海水少了好多。不久,停泊在一座岛上,澄澈的池水,味道甘美。很快他们就到了日本。
日本国王欢喜地将鉴真一行人迎入城郭,入住大寺安。先在卢遮那殿前设立戒坛,为国王授菩萨戒。再为夫人、王子等授戒。然后教日本大德沙门满十人,用白四羯磨法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又有王子一品亲田,施舍房宅建造寺院,号为招提。布施水田一百顷。从此以后,鉴真法师广演律藏,受教者很多。在日本国号为“大和尚”,是传戒律的始祖。
晚唐时,日本僧敬龙从中国回去,韦庄写诗相赠: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一船明月一帆风”就来源于“风月同天”。
鉴真大师的这尊干漆肖像现在安放在寺院的开山御影堂内,在每年大师忌辰前后的6月5日至7日对外开放,供人瞻仰。鉴真大师荼毗后的法体,安葬在寺院后面、御影堂东侧林中,供仰慕大师风范的中日两国民众来此凭吊。时至今日,大和尚塔前,清风抚松,鲜花供奉,各国信众络绎不绝。他们或恭敬绕塔,或诚心礼拜,或焚香颔首,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一代高僧的敬仰和怀思。
▲日本重要文化财《东征传绘卷》局部
该卷描绘了鉴真从出家到东渡日本建立唐招提寺的辉煌一生
1298年由唐招提寺的下属寺院极乐寺僧人忍性(1270-1303)负责规划制作,进贡给唐招提寺。镰仓画工六郎兵卫莲行绘制。
这段偈子的作者是日本贵族长屋。
长屋是天武天皇之孙,高市皇子之子,历任中纳言、大纳言。养老五年(717)任右大臣,柄执朝政。神龟六年(729)去职后自杀。执政期间,曾托遣唐使赠袈裟若干予唐僧人,上绣韵语4句,即这八个字。当时身在扬州的鉴真见后,遂起东渡传法之兴。
据《宋高僧传》载:当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从东海来求法,以补日本戒律的缺失。他们于开元年间抵达扬州,来问鉴真法师:“我国在大海之中,不知离中国几千万里。虽然有佛法,但没有能传戒的人。就像漫漫长夜里,要在幽室找东西,没有烛光怎么能看得见?不知法师是否愿意中辍这里的利益,去大海之东作我们的导师?”
鉴真法师观察来意,看到他们的勤勉,就说:“我曾听说,南岳慧思禅师投生到日本为国王,兴隆佛法,有这事吗?又听说,日本国长屋曾经造千身袈裟布施给中华大德,袈裟边绣着偈子: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由此看来,日本诚然与佛法有缘呀。” 鉴真于是募集比丘思讬等十四人,买舟从广陵携带了三藏典籍离岸。
随后,鉴真经历无数苦难,终于第六次东渡时,成功登上了日本列岛,在日本受到举国欢迎和厚待。在奈良东大寺立戒坛,他为圣武太上皇和光明皇太后等授戒,又建造了律宗寺院唐招提寺,七十六岁在唐招提寺圆寂,完成了他的毕生夙愿 。
▲日本重要文化财《东征传绘卷》局部
晚唐时,日本僧敬龙从中国回去,韦庄写诗相赠: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一船明月一帆风”,就是从“风月同天”中化出来的。
▲《东征传绘卷》卷一第二段:鉴真赠袈裟予五台山僧人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对仗很工整。“域”是地,对“天”。“山、川”对“风、月”。山与川,都在地上,依附于地。一个国度的山川,不可能跑到另一个国度。而天上的风月,则不受此拘限,不同国度的人可以共见。
韦庄诗,“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是说,谁能陪法师漂洋过海,到远在扶桑之东的岛国呢?惟有一船明月,一帆清风。
正因为“风月同天”,才不受异域之限。
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真正内涵,则不在此。
所谓“山川异域”,是指修行者有不同的根机:有声闻乘、有缘觉乘、有菩萨乘。道途的不同,是“异域”。而“风月同天”,是说无论怎样的根机、怎样的道途,最终都必将成佛——实无三乘,惟有一佛乘。
一佛乘,才是真正的“风月同天”。
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无论猲獠,还是和尚,都堪作佛,都必当作佛。
这首偈子,是对《法华经》的诠释——即便“山川异域”,也不妨“共结来缘”,只因为“风月同天”。
梵道心旅” 追寻生命的意义!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
关注下方二维码,我们一起!
去探寻历史佛法的踪迹 去膜拜自然的神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