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灵武市白土岗乡海子井村村民杨秀萍家里,前院鸡笼鸡崽儿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后院羊圈里的羊低头吃着草。“有100多只鸡,30多只羊,一年收入两三万元没问题。”杨秀萍告诉记者。
除了养殖收入,杨秀萍说家里每月还有“固定工资”,“我们两口子都有低保,丈夫有残疾补贴,我还在村里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每个月国家补贴2600元左右,现在的日子好过得很。”
多年前,杨秀萍丈夫马耀林因病导致偏瘫,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家里唯一壮劳力倒下,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杨秀萍心里慌乱害怕。“那会儿见到人就哭,谁来家里看我,我都是从头哭到尾,感觉日子太难了。”杨秀萍说。
杨秀萍说,她家生活的转变要感谢银川市综合执法监督局派驻到村里的驻村工作队。这两年,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对杨秀萍家进行了精准帮扶,为这个家谋划光景、申请各方支持。依靠传统养殖优势,借助扶贫优惠政策补贴,勤快的杨秀萍靠养殖脱了贫,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因为丈夫残疾需要有人照顾,我没办法出去打工,在家搞养殖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这两年儿子通过村里技术培训,学会了运输技术,在外跑车每月都能挣五六千元。去年杨秀萍的儿子结婚,家里房子重新翻修,崭新砖瓦户又漂亮又气派。“驻村工作队还给我家老马送了电动轮椅,他每天能自己去村部小广场锻炼身体。”杨秀萍说。
杨秀萍的邻居丁吉霞曾经也是贫困户,“我家以前穷的很,吃了上顿没下顿,就靠当家的骑三轮车在外帮别人拉砖挣几个钱 。”丁吉霞依旧清晰记得自己和家人过的苦日子。2017年,村里帮忙申请扶贫贷款,丁吉霞家的三轮车“升级”成了货车。丈夫去跑运输,丁吉霞在村里公益性岗位工作。“一个月全家能有七八千元的收入,现在的日子比以前不知道强了多少倍。”2019年,丁吉霞的大儿子从学校毕业,村支书马武政又帮忙联系介绍去外地当了协警。“儿子的工资待遇不错,女儿也嫁了个好人家,我们现在没有负担,吃喝不愁,日子过得美得很。”
在海子井村,与杨秀萍、丁吉霞一样19户建档立卡户都通过精准扶贫政策稳定了家庭收入,过上了舒心的日子。“脱贫致富要因地制宜。”驻村第一书记张国强说。除了发展传统养殖产业,海子井村利用周边厂矿企业多的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劳务产业,村委会联合辖区企业开展“脱贫攻坚村企共建”活动,帮助村上很多年轻劳动力到企业当起了工人。“兜里有钱,心里踏实,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村里人的干劲儿越来越足,一道儿比着干奔小康。”张国强说。(记者 智慧 李锦 文/图)
记者在海子井村丁吉霞家采访。
杨秀萍正在家里喂鸡。
马耀林在村部广场上锻炼身体
(责编:吴隆重、宽容)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