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身处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除了要面对繁重的学业,每日对国内的家人各种忧虑,还要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最近,小编刷微博、微信,总是能看到世界各国的中国留学生群体受歧视事件的报道,中国学生们为了保护自己戴上了口罩,但是却在公共场合受到了一些歧视,甚至是人身伤害。
同时,我们也看到,有不少中国留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发声。比如近日就有不少华人和留学生们走到街头,蒙着自己的双眼,在身旁的牌子上写道:“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不要对我有歧视!”。开始街头的人只是驻足观看并拍照,随后就有人上前拥抱这些华人、学生。
也有留学生,用纪录片的形式为受歧视的同胞们发声。
除了因为“新冠肺炎”引起的歧视情况,中国学生在海外多少会面临一些需要为自己说话,争取自己的权益的情况。在遇到择由出版的《青少年留学心理启示录》一书中,就有关于留学生如何为自己发声的内容,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一下。
在美国,亚裔群体被称为「model minority」,意思是模范少数民族。这样的称呼来源于亚裔高于美国平均值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以及低犯罪率。
然而,这样的称呼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很多人认为亚裔相较于非裔,在政治方面很温和顺从,「声音」很小,更多的是只考虑提高经济地位,从而导致了美国政府忽视了亚裔的政治权益。
而且,中国留学生往往也给美国人留下「好学生」的印象,比如害羞、不爱说话、温顺、脾气好、读书用功、凡事不爱和人争等特点。 在美国的留学生活中,难免遇见各式各样的困难,很多中国学生第一反应是忍气吞声,并不会为自己说话,争取自己的权益。
在我大一刚入校那年,同住的3个室友中,一个是中国人,另外两个是韩国女生。两个韩国女生人高马大,热爱party活动,时常凌晨4点才回宿舍,严重影响我和另外一个室友的休息。另外一个中国室友因此时常跟我吐槽她们,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然而平时依旧和两人笑脸相迎,和睦相处。
在我多次和两人交涉无果之后,终于忍不住在某天深夜选择了报警。虽然校警表示处理室友太吵这种事,他做不了什么,但是愿意为我积极地联系RA(宿管)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二天,和RA沟通过程中,他表示无法因为这个原因换室友或者作出惩罚,但是会找她们认真地谈谈。
于是,在我的力争下,RA警告了两个室友,从此晚归、打扰室友睡眠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仅如此,在平时生活中,两个室友也变得友善了很多。
“
如果你都不为自己发声,
谁会来声援你?
类似的事情在中国留学生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有的学生考试拿的分数很低,宁愿自己关起门来哭,也不去找教授讨论可能的批改漏洞;有的学生外边消费被多刷了钱,宁愿「算了算了」,也不愿意去找店家力争要回多收的费用;有的学生在小组项目里被分到不擅长的内容,宁愿咬着牙默默承受,也不愿意去拒绝;有的学生和室友、住家、同学之间产生矛盾误会,宁愿心里憋屈难过,也不愿意找对方把话说清楚。但是这样真的就会好吗?
为什么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都这么「温顺」呢?
每当遇到侵犯自己权益、不公平的事情时,往往缺乏反抗的意识。他们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自己身为外国人,在异国他乡最好不要惹麻烦,凡事息事宁人就好。甚至很多家长也会教小孩,出门在外不要惹麻烦,要好好和大家相处,几乎不去强调要学会维护自身。
亚洲文化属于群体文化(collectivistculture),相比于欧美的个体文化(inpidualisticculture),往往把群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相比于西方价值观强调的个体成功,亚洲文化更加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安德鲁·赫伯特(AndrewHupert),作为中国解决方案(ChinaSolved)的CEO,多年来为跨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合作提供策略上的指导和建议。他认为,中国人更偏好于寻求一种和谐的状态,而西方人更追求公正。
另外,在中国,很少有人愿意依靠司法机关或者相关机构去解决纠纷,甚至,出了事情之后,很多人倾向于避开这些机构去解决问题。而在欧美文化里,对公正的追求往往是超出中国人想象的。
自我坚定风格
”
一次又一次,你希望事情再发生一遍时自己会作不同的选择,会说不同的话;你希望当时的你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是那么「随和」;你希望能有勇气拒绝,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你最需要的也许是Assertiveness Training。Assertiveness,这个词在中文里被解释为魄力、果敢,也被翻译为自我坚定。
在美国,自我坚定是一种核心的交流方式,被视为一种正面的品质。
来自纽约的苏珊·蔡德曼(SusanZeidman)长期为美国管理协会提供自我坚定的训练,她认为 自我坚定是一种交流风格,掌握这种风格的人可以清晰、直接、诚实地向对方表达出他的想法、感受、需求以及渴求,但与此同时又可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需求。
大部分美国的学生和中国学生比起来,更知道如何表现得自我坚定,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比如在美国学校的宿舍里,当有噪音影响到自己时,美国学生很习惯于直接去敲门让对方小声点;学校小组讨论分配任务时,美国学生会很直接地告诉其他组员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从而避免被分配到不想做的事;在和他人发生误会矛盾时,美国学生更善于直接面对,主动坦诚地和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美国学生很少会有「忍气吞声」的表现,更多地会选择维护自己的权益,哪怕这个过程比较麻烦。
在美国多年的留学生活中,我也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在学习中,发下来的考卷批改不清,或者我的想法和批改意见不一致时,我会直接找教授讨论。大多数时候,教授会认真听取我的意见,重新审视我的答案,甚至有过承认自己的出题有误导性,从而给我的试卷重新评分的经历。在生活中,当遇到各种麻烦时,我也会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绝对不满足于不公正的结果。
自我坚定有很多优势:
它能帮助人学会拒绝他人,坚持自己的立场,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它能让人正视自己的情感需求,让自己在和他人相处时变得更加舒服;它还能提高自己的逻辑,以及作决定的能力。此外,自我坚定的处事技巧还能够创造一个平等、相互尊重的交流模式,取得一个「双赢」的局面。
“
自我坚定和侵略性之间的区别
很多留学生很担心在争取自己的权益、需求的过程中会显得太有侵略性,会被他人认为没礼貌、粗鲁,所以不好意思开口提要求。还有些同学倾向于避免冲突,觉得引发冲突和口角会让自己很不舒服。
其实表现出自信果敢和具有侵略性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自信果敢的人,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依旧会尊重他人的想法;有侵略性的人只会攻击他人的想法,抬高自己的观点。
自信果敢的人表达自己时,通常会以「我」作为开头,不亢不卑地陈述问题;有侵略性的人倾向于以「你」作为开头,语调和语言里充满攻击和指责的成分。
自信果敢的表达方式着重于解决问题,达到某项目的;而侵略性的方式聚焦在责怪、羞辱和批判方面,容易让对方产生防御心理,对问题的处理往往也没什么效率。
如何表现出自我坚定
”
那么怎么样提升自我坚定的能力,勇于开口表达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博士,克雷格•马尔金(Craig Malkin)把自我坚定表达方式总结为 「ABC方法」。
A.经常、频繁地使用以「我」开头的句型
更强调自己的需求、感受和观点。比如说:「我感觉你这样做并不尊重我,让我很受伤。」人们通常对含有「你」的表达产生防御心理,而「我」这样的句型,更能让对方专注于需要改进的行为上,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B.描述来自对方的让你感到不舒服的行为或者语言
比如说:「当你大声对我说话时,我感到害怕。」「当你随意用我的东西时,我感到非常不满。」这样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更有利于直视和解决问题。
C.提出要求
在学会为自己说话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往往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要真正改变,你需要向对方提出实质性的要求,甚至表达你希望他们如何去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该假设对方已经知道如何去改变,很多时候,对方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巧的。例如,你可以表达:「我和你说话你不回应我时,我感到特别难过,特别受打击,如果你能在我每次和你说话时都回应我,我会觉得好很多的。」
另外,学会拒绝也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练习使用「谢谢,但是我不」句型。这种方式以首先表达对他人的肯定和感谢为基础,再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既有效率,又不会显得没礼貌。比如说:「非常感谢你的提议,但是我无法胜任……」
最后一步,多加练习。熟练运用以上表达方式,把自我坚定变成你性格的一部分!
为什么父母和孩子在假期里会有更多冲突?
“地表最强奖学金”得主都是女生 | 女留学生在美国走得更远!
《奇遇人生》那个爱笑的大表姐告诉我们:乐观让你幸福起来
不愿意沟通?怎么才能了解青春期孩子真实的想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