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年前, 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会议提到“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新冠爆发以来的最近2个月,中国高层对新基建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新基建被频繁提起。
3月4日,中央决策层强调,要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新基建”已经成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热门话题。
截至3月10日,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的投资规划,2.2万个项目总投资额达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7.6万亿元。
虽然绝大多数省区市并未公开投资“新基建”的项目和数据,但足以看出,在中国地方政府层面上,对“新基建”投资的积极性颇高。
何为“新基建”?
“新基建”发力于科技端,面向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之对应的是过去常提的“铁公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水利设施等的投资,这是过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一把利器。
当前49.55万亿投资清单里就包括“新基建”七大板块: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
不走“4万亿”大水漫灌老路
2008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政府大刀阔斧地推出了4万亿计划,重点就投资在铁路、公路、机场、电力等旧基建项目中。
当年的4万亿计划,刺激经济的增长,造就了中国今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四通八达的交通强国现状,但也带来了货币严重超发,房价疯涨、钢铁、水泥、铝等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的后果。
市场普遍认为,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基”方式来刺激经济,稳投资、稳增长,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进一步推升中国整体债务风险。
相比2008年,我国传统基础设施现在已经比很多国家都要发达,而更具科技含量的“新基建”却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
在此背景下,“新基建”也就被视为成为中国经济“逆周期”调节的重要砝码。
“新基建”不是“4万亿”重来,不能走政府主导投资的老路,而是以企业投资为主。
短期全国性的“新基建”项目主要由央企承担,地方性的“新基建”项目由地方国企承担,部分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可能成为2020年中国投资“新基建”的主力军。
5G是“新基建”投资的重中之重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移动2020年计划建成30万个5G基站,而另外两大中国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信和中国电信则共同建网,今年计划前三个季度完成25万个5G基站的建设。到2020年底,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累计建成60万个5G基站。
如果按照1个5G基站25万元的投资额测算,2020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和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建设5G基站的投资总额为1500亿元,该投资也将同时带动数千亿元的社会投资。
以5G基建为首的“新基建”,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中国信通院预测,预计2020年至2025年中国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5G商用间接拉动的经济总产出将达24.8万亿元。
“新基建”能担起经济复苏的重任吗?
拉动经济增长靠三架马车——消费、出口和投资。2019年,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32%和11%。
疫情影响之下,消费、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剩下就只有投资可以拿来做突击发力。
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来看,基建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速0.11个百分点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要实现今年5%-6%的经济发展目标,基建增速至少要达到10%。
2020年基建投资有望拉动名义GDP增长1.5个百分点,较前两年有所提升。新基建大概能拉动名义GDP增长0.6个百分点(去年为0.12)。
传统基建对2020年名义GDP增长的拉动大概有0.9个百分点,新基建依旧不及传统基建的力度。
“新基建”尽管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目前投资规模较小,不足以撑起中国稳投资、稳增长的重任。但是从国家政策的明确表态,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需求推动下,新基建在接下来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态势。
新基建,是中国当下发展的短板,但也是中国的未来。若是能够抓住这波新基建的发展机会,不仅能有效刺激当下发展,同时可以给长期发展提供增长动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