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欧美国家在军舰打完炮弹,直接就把弹壳扔到海里。不是因为不差钱,而是思维模式不一样,因为这些弹壳如果拉回去,再重新提炼重塑加工,收集、存储、运输、重塑,等等,这成本或许比新生产的炮弹还要高,所以往大海里一扔了之,成本最低。
是我军现在对训练用的炮弹壳回收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过在历史上,我们别说炮弹壳,就连子弹壳,那都是宝贝。部队后勤专门收集子弹壳,重新做再造弹。士兵们可以捡弹壳去换子弹,老百姓可以捡弹壳去换小米。
很多70、80后一定见过用子弹壳做的削水果的刨刀、哨杯、扁担头;用炮弹壳做的台灯、油壶、笔筒、烟灰缸,等等。这些大多数都是二战期间留在民间的,而大部分弹壳实际上还都是回到了军工厂,因为那时候很多弹壳都是铜的,而铜在以前还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
但是战后,我军从苏联引进钢制弹壳的生产线之后,生产受铜的制约就小得很多。但是老百姓都不喜欢这钢弹壳,因为打把锄头都嫌饶火。
不过后来金门的炮弹皮被当地人改造改造,打成了菜刀,当做大陆朋友过去的旅游特色纪念品。
而在越战当中,我们曾经也很“慷慨”,打完的炮弹壳,咱不要了。
但实际上还多少有点区别对待的,122榴弹炮的各类弹壳能回收的还是尽可能进行了回收。原因在于122榴弹炮在当时算“尖端武器”,弹药量基数大,因此各类弹壳也多。
现在市面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炮弹壳做的工艺品,而且价格也不菲。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回收炮弹壳再利用的好方向。
——炒米视角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