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几个鞋业生产基地概括称为“三州一都”,即: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制鞋基地,以泉州为中心的晋江、石狮、蒲田一带的生产基地,以温州为中心的温州地区一带的生产基地,以及以生产女鞋为主的成都武侯区制鞋基地。这是中国最具规模、最集中的四大制鞋基地。到2020年广州、泉州、温州规划制鞋产值均在1000亿以上,成都女鞋鼎盛时期年产值达到500亿元,随着近年来成都市城市规划调整和产业升级,原处于成都武侯区的女鞋之都面临着整体转移的局面,成都女鞋的发展道路风雨缥缈。再加之整个行业缺乏行业有效带动和创新型标杆企业引领,成都整个制鞋行业每况愈下。
原成都制鞋集中地以武侯为核心区的现代女鞋生产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2006年,成都武侯区被中国皮革协会授牌“中国女鞋之都”,成都鞋业随之继续壮大。“中国女鞋之都”聚集四川省80%以上的制鞋企业,直接从事制鞋生产的企业最多时达1200余户,涉及鞋类相关产业的企业达3000余家,鞋类产品注册商标300余个,直接从业人员近20万人。在鞋业发展的带动下,金花、簇桥、机投等几个村镇产业链配套工人达100万人,迅速推进片区城镇化进程。2016年以来,随着成都市整体城市规划调整,武侯区和双流区不再容纳传统制造型企业,成都鞋业面临整体转移。
在此历史时期,整个成都鞋业陷入困境,制鞋企业对产业转移显得非常迷茫。在2018年四川省印发《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支持“中国女鞋之都”建设,引导皮革、制鞋产业有序转移、合理布局。”到目前为止制鞋业如何转移、向哪里转移还未见相关产业规划,大量鞋企还在持币观望。期间,川内也形成了多地承接制鞋产业的局面,各地域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各承接地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也是影响产业整体转移的一大障碍,很多转移出成都的鞋企又再次回迁,相对有实力的鞋企暂居在成都双流区龙桥社区、蛟龙港工业园内生产,还有许多小规模鞋企隐蔽于周边生产。产业分布零散、贸易不集中、生产不规范等情况突显,行业十分萧条。相对来讲资阳市安岳县的渝成制鞋产业园规模和产业纵深要优于其它基地,但因同质化竞争导致产业集聚速度放慢。
成都女鞋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女鞋之都”要再现辉煌,需要在“川鞋”的整体产业布局上进行及时合理规划,早日实现产业集群成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