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总要去苏州几次,四季皆然,作为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也实在是有值得骄傲的资本,自古繁华,风土清雅,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极尽铺陈渲染之能事,来咏叹赞美苏州,从“雨惊诗梦留蕉叶,风裁书声出藕花”的古典浪漫,到“江南人住神仙地,风花雪月分四季”的美好富足,长久以来,苏州都是人们梦想中的人间胜地,不管是闻名天下的苏式园林,还是信手拈来的江南水乡,苏州有太多的名胜古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草长莺飞的时节,再一次前往苏州,车子行驶在太湖边的公路,窗外的空气仿佛都是甜的,带着微微湿润的触感。
这一次去的是苏州太湖边略显小众的明月湾古村,说其小众,是指其没有拙政园、平江路、七里山塘那般人山人海的人气,在如今苏州不胜枚举的风景名胜之中,并不广为人知。而论起历史,追本溯源,明月湾古村却绝非无名之辈,它有着长达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姑苏这座城市等同,《苏州府志》中就曾记载:“明月湾,吴王玩月于此。”讲述的便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在此共同赏月的名人轶事,古村也由此得名。而在唐代,明月湾就已是方圆百里闻名遐迩的游访胜地,这点从现存的大量古诗里有迹可循,晚唐的著名诗人皮日休甚至专门写了一篇《太湖诗*明月湾》的长诗,里面如此写道:“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是的,明月湾古村位于苏州西山岛的南侧,西山岛是太湖的第一大岛,远离苏州市区,在上世纪90年代太湖大桥通车之前,一直是太湖中的一座孤岛,并不与陆地相连,因为这样的地理特征,西山岛上的明月湾古村始终保持着静谧安逸的气息氛围,远离喧嚣,多了份不为外物打扰的空灵之感,明清时期,明月湾古村更是被文人墨客视为理想中的“桃花源”,留下“世人不信桃花源,谁知此是真桃源”的嗟叹。
走近明月湾古村,古朴的江南古村有种如诗般的意境,千年古村宛如历史的活化石般在眼前铺陈开来,村口一棵高大的古樟树首先映入眼帘,据说其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来明月湾访问友人时所种,从诗人生活的唐朝天宝、大历年间开始算起,至今这棵古樟已有1200多年历史,如今枝叶茂密,树冠广展,如伞似盖,像绿色的巨人一般守护着明月湾古村的日日夜夜。
千年古樟旁,静静流淌的河水之上是古村的明月桥,石桥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重建,但当地的百姓会热衷于告诉你明月桥的来历,相传2500多年前,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曾在桥上共赏明月,明月桥之名由此而来。
有了这段传诵千年而不息的千古之缘,如今古朴至极的石桥仿佛也多了层意蕴,桥对岸是古村的“邓氏宗祠”,宽敞古典,门厅倒影水中,微波清荡,静默无声。
沿着石板路深入古村,巷道纵横,曲折迂回。据明代苏州本土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记载:西山之人善于货殖,八方四路,去为经商。明、清年间,西山人活跃于各个商埠,一度与徽商平分秋色,正如徽商在鼎盛发达之后爱衣锦还乡,买田置地,西山人亦有着浓厚的家乡观念,出门经商多年打拼赚了钱之后便回乡建造府邸、祠堂,以示光宗耀祖,如今明月湾古村里的古宅、祠堂也大多是西山商人活跃的明清时期所建。
漫步古村内,也许是沿袭了长久以来地理上的偏安一隅,相比江南其他水乡古村,明月湾古村多了一份遗世独立的静谧之感,既没有传统古镇繁华的商业街巷,也没有苏州城内精致的亭台楼阁,只有零星几个卖土特产的小卖部。
游客亦是寥寥,巷子深处,挑着扁担的当地人从绿荫处走来,顿时有一种仿佛能望到古代的既视感。
离开喧闹纷杂的都市,来到此处的元宝,和小伙伴饶有兴致的窥探着巷子边的房子,东张西望,宛如进行着一场属于孩子们的老宅探险。
沿着河滨向前,直至太湖边,有个码头,由花岗岩石条铺就而成,全长约57米,宽约5米,没有护栏,石头的缝隙中不知道多少年前的种子破土而出,如今已长成比人还高的大树,绿叶在风中舞动。
码头年代久远,据说自古以来就是明月湾村民出行往来的上下船处,想当年时任苏州太守的白居易在游览明月湾古村之后,写下“湖山处处好掩留,最爱东湾北坞头”的诗句。诗里的“北坞头”想必就是眼前古老的码头。
也许白居易本身,也想象不到在他当年登船的码头会陆续使用千年之久,西施这个大美人更加想象不到当年她随意赏月的地方,至今仍在津津乐道流传着她的传说,从公元前的春秋战国,到二十一世纪的摩登现代,明月湾,这个诗情画意的古村落,依然保持着它原生态的淳朴与静谧,仍然是人们眼中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