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股价自2001年上市时31元人民币一路涨到1800元人民币,期间看空茅台的声音没断过,无非说茅台有泡沫,说茅台是炒起来的,结果空头一波接着一波爆仓。
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至今为止,茅台有限的供应远远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网上公开数据显示:2012~2019年,茅台基酒产量分别为3.36万吨、3.86万吨、3.87万吨、3.22万吨、3.9万吨、4.28万吨、4.97万吨、4.99万吨,产量基本趋于稳定。而这些产量都是由5年前的基酒决定的,多一瓶都生产不出来。
但是,今天的消费者相比8年前的消费者,收入显著提高。此前喝不起茅台的人也要来和喝得起的人抢那点产量。
尤其,茅台当下不仅是“社交货币”,亦成为面子、排场的象征。在日常商务、政务活动中,一杯茅台既能迅速消除陌生感又倍儿有面,劝对方喝下53度的白酒,既彰显了劝酒者的社会地位,也验证了对方的服从性,一举两得,都在酒里。这种酒文化让茅台稀缺性进一步加剧,甚至变得有价无市。
况且,茅台那点可怜的产量还不一定都在市场流通。
一方面,茅台在市场流通过程中,显性库存被经销商吸收,为了低买高卖流动性比较高,比如2008年,出厂价、零售价分别为438元和650元,渠道赚走48.4%;2020年53度飞天出厂价、零售价分别为969元和1499元,渠道赚54.7%,到手赚一半,经销商有足够的出货动力。
但另一方面,茅台的隐性库存也在日益增大。在中国官本位的文化氛围之下,除开经销商,黄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会通过不同渠道瓜分新酒份额,这部分最后不管是送礼还是喝掉,流通性都非常低,大部分其实都被囤起来了。
囤茅台群体虽然不尽不同,但大家出发点基本相同:
一、担心通胀大环境下手里的资金越放越毛,但茅台越放越香,越香越值钱;
二、中国市场酒文化盛行,茅台宴请倍有面子、拿得出手,况且国内大量收藏者能接盘不怕这东西砸手里;
三、茅台投资属性加杠杆后,炒的人越来越多,毕竟茅台不像房子限购,也不受供给侧改革影响、不受环保核查限制,多好,独一份。一手茅台的价格近18万,早追平北上深豪宅均价了。
即便如此,市场供需失衡情况下,茅台官方最近一次提价也是在2018年1月1日,当时飞天茅台的出厂价从保持了近8年的819元/瓶提升至969元/瓶,市场指导价从当时的1299元提高到现在的1499元,但黄牛的价格普遍在2500以上,还不能保证你买到的是真酒。
所以还是那句话:“茅台属于酱香型白酒,没有泡沫,有泡沫的那叫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