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躁而纷繁的娱乐世界里,恋爱故事总是像一出戏。
李惠利和柳俊烈的分手事件,则像是戏剧中的一个转折点,揭示出了人们在爱情舞台上的双重标准。就在众人沉浸在李惠利与柳俊烈甜蜜恋爱的美好时光中时,突如其来的分手宣言,揭露了这部戏的诡谲与矛盾。
新闻爆出来后,网友第一反应是为李惠利感到不值。
回到2016年,正当观众们为《请回答1988》中德善和正焕的结局感到悲伤时,李惠利和柳俊烈的爱情故事却在幕后悄然上演。2017年8月,柳俊烈方面回应确认两人的恋情,这个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时光匆匆,2023年11月13日,柳俊烈与李惠利共同发布了经过长时间考虑选择和平分手的声明,分手宣言发布后,互联网被这一事件刷屏,对这突如其来的分手感到震惊和惋惜。这二人本就是对朴素热烈爱情的化身。
剧里的德善狗焕都是18岁的高中生。剧外,尽管柳俊烈比李惠利大八岁,但两人却在相遇时处于人生的同一阶段,这或许是缘分的安排。他们都算是心态青涩的新人,对于爱情充满了向往与憧憬。在相处时,两人毫无名利场上的客套虚假,自然地展现出对彼此的关怀与呵护。
在这段时间线交织的爱情故事中,李惠利和柳俊烈的年龄和经历都为这段情感增添了不少戏剧性的元素。当李惠利21岁时,她已经是女团Girl’s Day的一员,在娱乐圈摸爬滚打了五年之久。她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因为在《真正男子汉》中的出色表现而赢得了不少粉丝的喜爱。而与之相比,柳俊烈则在他20出头的年纪才决定转行学习表演。他仅仅上了一个月的演技课就考上了表演系,这或许是他天赋的一种体现,但在竞争激烈的韩娱圈,天赋并不足以支撑他在事业上的稳步前行,而《1988》和李惠利男友的身份在后来为他吸引了无数资源。
在出演《1988》之前,柳俊烈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为了生计开始打工兼职,他拉着一个行李箱试镜狗焕,行李箱里装着他租来的衣服、正装,试镜结束后还要把这些东西还回去。这样的艰辛和努力,也许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二人后来所饰演的德善狗焕角色,而德善狗焕也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一些影子。
然而,就在分手宣言发布后四个月,所谓体面分手的结局却被打破了,一系列的疑问和质疑开始涌现。德焕cp粉心碎一地,网友也觉得被欺骗了感情,怀疑柳俊烈和韩素希是“无缝衔接”,甚至时间线重合……
早在去年6月,李惠利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表示自己一天也收不到一条信息,令人们对柳俊烈的行为产生了猜疑。此外,柳俊烈在和7年女友分手后没多久,被曝与韩素希去了夏威夷。此后李惠利和韩素希相继卷入舆论中,“炮火”集中在了两位女性身上,而男方却似乎置身事外。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对爱情和道德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质疑。
在这个事件中,女性角色面临了更多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责任。韩素希和李惠利被迫发文道歉,前者不断澄清自己不是第三者,而后者则要费力解释自己的前段恋情。与此同时,柳俊烈选择沉默,避免公众的审视。
这种现象并非孤例。在诸多类似情况中,女性往往承受着更多的社会压力和道德责任。当爱情、婚姻或者私生活出现问题时,公众往往会第一时间关注女性的解释和回应,女性被要求为自己和男性的行为负责,而男性则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不受舆论的过度关注。这种双重标准让女性成为了男性私生活的监护人,不得不在公共场合进行解释、澄清和道歉。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对女性角色的社会期待和性别角色的固定观念。公众敏感察觉到“审判男性私德构成某种僭越”,因为男性被认为是有主体性和边界的个体,不应该受到侵犯。这种特权的体现在于,男性通常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
相比之下,女性则必须表现出道德高尚、行为得体,才能获得事业和舆论上的认可,我们进入公共空间是受到极多条件限制的。“独立女性”、“MeToo”等问题的发酵却成为了女性的枷锁,与曾经女性必须贤良淑德一样,如今完美的人设和完美的受害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社会并没有将女性视为“人”的地位,我们依然被视为观赏对象,不允许存在不完美、不顺从、人性卑劣的女性,这依然是“第二性”。
而男性的不完美本身就是被默认的,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没有好男人”时,反而成了他们开脱的理由,更加没有压力和舆论约束。这种双重标准阻碍了女性在事业上的发展,限制了我们的个人自由和权利。
《应得的权利》传达的隐形厌女:“厌女症有点像为了让狗乖乖待在电子防护栏内而戴的电击项圈,这种隐形的防护栏在郊区越来越普遍。厌女症肯定会造成痛苦,而且经常造成痛苦。就算有些时候厌女症没有直接伤害某个人,它还是会阻止女性去冒险打破边界。如果我们偏离常态或犯错,我们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这些出轨事实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才是关键。
德善,不用再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