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有知名博主发文表示,宝马将会在7月选择降量保价,豪华品牌们选择退出价格战,这是否是一个新的市场信号?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自主品牌的竞争是愈发激烈,各家产品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并且价格是越来越往下探,配置却是越来越高。各家企业的比价行为可谓是火药味十足,不少车企即便是不想加入价格战,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不得不陷入其中。
于消费者而言,车企之间的价格战越激烈,用户就可以通过便宜的售价可以买到质量、体验都过关的产品。以最近更新的帝豪为例,经销商报价已经下探到了5.49万元,6月销量也达到了10172辆,在紧凑型车中也算名列前茅。
可是在消费者的一片拍手叫绝的欢呼声中,一些隐性的问题也会逐渐暴露出来。本质上价格战并不符合正常的市场竞争规律,一味地将价格降低的确可以在短期之内让销量暴增,在一定时间内的数字是让人满意的,但是也会带着许多竞争对手进入这个圈子中。
有不少车企的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有限,他们做不到将产品的价格继续下探,但是价格不往下走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销量的流失,这便进入了两难的境地,到头来还是慢性死亡。即便强大如华为一样的企业,余承东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没有能力把价格降下去,只有车的价格达到30万元以上我们才能盈利”。
价格战不仅是商业上的一种手段,对于品牌价值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宝马在定位上属于高端品牌,若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无疑会一定程度上拉低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价值,因此降低销量目标转而把价格保住反倒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年初打起的价格战,半年后的今天貌似有了停火的迹象,许多参与价格战的厂商在这段时间犹如饮鸩止渴。或许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车企意识到一味降价不是办法,会逐渐将价格回升,从而思考更加长远的发展。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车企之间价格战中获利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短,如果对车有需求却还在持续观望,放到目前反而显得不太理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车企脱离降价的模式,将产品的价格回升到他们能接受的水准上,现在有需求的用户购入新车貌似是最好的时机。换做是你,你又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