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得到消息,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主任姚学权,在和癌症抗争6年后,2024年7月12日14时28分在南京逝世,享年59岁。
姚学权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消化肿瘤专家,也是一位热心科普的医生,他主编的科普类图书《胃癌那些事》,生动有趣,脍炙人口。
他还创作了大约500条科普短视频。
但是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他的科普短视频账号发布的最后一条视频,却是他的永别的讣告。
而就在今年2月17日,我国著名的放射肿瘤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小虎教授,也是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2岁。
短短5个月,就有两位专门研究肿瘤的著名专家却因为肿瘤英年早逝,不禁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肿瘤专家自己都死于肿瘤,是不是说明现代医学不行,是不是说明养生保健都是徒劳无功?
其实不光现代医学,中医也是如此,比如中医鬼才倪海厦,理论一套又一套,但是他最后只活了59岁。
这种现象应该怎样解读呢?
首先,咱们看看体检能不能查出癌症。
一般来说,我们大部分人做的体检,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常规的检查,比如血常规、血压、血糖、血脂、B超、心电图等等,这些项目都没有癌症筛查。
有人说,那我专门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标志物正常不就说明没事了吗?
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因为癌症筛查的准确率并非百分之百,它有一定的相对性,检查结果正常,不代表万事大吉,还有一定的患癌机率。
就比如乳腺癌筛查,靠肿瘤标志物基本上筛查不出乳腺癌,虽然使用钼靶或乳腺彩超筛查,发现乳腺癌的概率要大得多,但也不是百分之百,仍旧会有一些漏网之鱼。
第二,并不是全部肿瘤都可以提前检查出来。
就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只有一部分癌症可以早期筛查,还有一部分癌症,比如胰腺癌、淋巴癌、脑瘤、胆管癌、胸腺肿瘤等等,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针对性的筛查方法。
一句话,能够筛查的癌症准确率并非百分之百,还有一部分癌症压根就没有早期筛查方法。
有人看到这里,就会悲观地认为,人类对于癌症是无能为力的,防不胜防,所以干脆躺平,顺其自然吧。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越是防不胜防,我们越是要积极预防,而且要知道怎样预防。
世卫组织认为,人的健康百分之六十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你只要做到生活方式健康,那么就可以避免、减少大部分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
啥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无非就是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就拿合理饮食来说吧,它对于癌症的预防至关重要。
比如,近年来我国居民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原因和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粗粮吃的越来越少有关。
至于运动、烟酒、心理因素和癌症的发生,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总之,医学专家英年早逝,并不代表现代医学不行,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或者说医不自治。
我们每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做到预防为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