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实习生 韩佳璇
高考、出成绩、报志愿,历时一个多月,彻底跨过这场人生大考的高考生终于迎来了放松时刻,开启了升学前的两个月假期。这些准大一学生们开始了自己的规划,考驾照、暑期旅行、学习化妆穿搭……中新网采访发现,由此产生的“准大一账单”,难倒了一些家长。(据7月21日中国新闻网报道)
一位学生列出的高考后的消费清单(网络截图)
面对这笔“准大一账单”,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后痛快转账,有的家长则感到难以承受。在社交平台的讨论中,有网友认为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高考生消费需求增加,家长应该兑现考前的承诺。也有网友认为高考生已经站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交界点上,应该学会体谅父母、自力更生。
账单背后反映出的,是家庭的经济情况与孩子消费观念之间的冲突。一位高考生表示,直到看到母亲在自己申请经费时犹豫起来,自己才意识到家里并不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
面对这样的冲突,不少高考生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观念,也对家庭真实的经济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一名准大一新生高考后,因为父母并没有兑现换新手机的承诺,决定通过打暑假工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同时希望爸妈能够开诚布公地聊一聊家里的经济情况,这样自己才能更合理地规划未来的大学生活。
在以往成长过程中,为了让孩子专注于学业,部分家长选择不向孩子透露家庭具体经济状况,这样的用心不难理解。在高考之后,孩子的消费欲望快速增长,这一阶段是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一时期,父母可以向孩子分享家庭的经济状况与日常开支,不仅能让孩子对之后的大学日常生活有更为合理的规划,也对于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消费观以及家庭责任意识具有良好的作用。
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所说:“孩子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的,高考之后这段时间,一方面可以允许孩子定额消费,另一方面要让他们选择哪些消费项目是有必要的,而哪些是不必要的,这对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具有一定作用。”
换句话讲,和孩子“谈钱”并不是让孩子过分地勤俭节约,而是告诉孩子在真实的经济状况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开源节流”,合理规划自己的金钱,更有效地经营自己的生活。
金钱观与消费观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和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是孩子们早晚要面对的课题。因此,“准大一账单”可以成为一个契机,化为“成长的账单”。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