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长苏杰生日前在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外长会期间,告诉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内的美日澳外长,由于边境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印度和中国的关系并不好,也不正常。
而接下来才是重点——苏杰生是这样说的:“关于中印边境的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对此感兴趣,因为中印是两个大国,我们的关系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影响。不过,我们不指望其他国家来解决中印之间真正的问题,这是中印两国自己的事情。”
过去一个月,苏杰生两次与中国外长王毅举行了会谈。本月4日,两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出席上合组织峰会期间举行了会谈;然后是上周,两人又在老挝首都万象出席东盟会议期间举行了会谈。
中印外长一个月举行两次会谈,属于很少见的情况,尤其是在2020年边境冲突爆发后,在很多中印外长共同出席的外交场合,两国外长是不举行会谈的。如果按照过去的节奏,在月初见过一次面后,除非发生了什么突发情况,那么月末在东盟那边可能就不会安排见面了。
可以说,中印外长愿意在短时间内连续见面,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说明双方有东西可谈,而不是单纯地自说自话,在关键问题上没有讨论的空间。
印度外长强调“中印的事情要中印自己解决”,这就是两国目前在边境问题上的最大共识,也是双方恢复沟通、推动关系正常化的基础。
最近几年,尽管印度积极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还加入了针对中国倾向明显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但在中印边境的问题上,印度其实是没有跟美西方有过多接触的,莫迪政府也不想让华盛顿在这个问题上有太深的介入。
的确,美国在中印边境的问题上坚决地站队印度,美印两军也曾在距离中印边境实控线95公里的地方举行联合军演,演习名称甚至叫做“准备战争”。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印度的绝大部分军演仍然侧重于国内,很少参加重磅的双边和多边军演;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印度仍然是一个秉持“不结盟”外交政策的国家:他们既与美国军演,但也与俄罗斯军演,甚至还参加有中国参与的多边军演,比如之前俄罗斯发起的“东方-2022”联合军演。
印度独立后,不结盟政策是其长期奉行的一项基本外交原则,由开国总理尼赫鲁于1946年正式提出。尽管历经时代风云变幻,印度的不结盟政策的内涵已经发生某些变化,但这一政策仍被视为目前印度的外交基因,并影响着莫迪政府的外交实践。
一方面,自莫迪政府2014年上台以来,印度教民族主义已主导了印度的政治版图超过十年时间。莫迪在此基础上野心勃勃地打造“印度梦”,并放言“要让21世纪的下半叶成为印度世纪”。
而如果自诩为“大国”的印度,要在边境问题上求助于美国等外部势力,那么又何谈所谓“印度梦”?实际上,印度国内舆论大部分也认为,印度应该独自解决边境问题,而不是过多指望美西方——因为这涉及到所谓的“大国自尊”问题。
另一方面,印度也不想与美国进行彻底的绑定,因为这反倒会让印度失去目前的战略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恰恰是莫迪政府得以实现印度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有力工具。更实际地来说,印度不想因为跟美国结盟,从而被迫介入台海、南海的局势,更何况,这两个地区如今都处于一个相当不稳定的状态。
逻辑很简单。与美国结盟,既解决不了中印边境的问题,反而可能会让印度卷入不必要的地缘危机中。同时,除美国外的其他国家,既没有意愿,更没有实力来插手中印边境的问题。因此从务实的角度看,印度在这个问题上也只能靠自己。
印度坚持独自解决中印边境问题,也符合我们的利益。在东南方向的问题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前,我们在西南方向还是以“稳”为主,在坚定维护本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前提下,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我们有实力、也有耐心跟印度耗下去。
从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爆发到现在,中印关系已经僵住了4年,尽管在经过整整21轮军长级会谈后,双方在切断接触、缓解边境局势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就整体而言,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势。莫迪今年4月份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中印应该抓紧解决边境上旷日持久的局势,以推动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希望他能在接下来5年说到做到,而不是只会打嘴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