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跌2.43%,本周累跌3.35%;标普500指数跌1.84%,本周累跌2.06%;道指跌1.52%,本周累跌2.1%。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芯片巨头英特尔大跌逾26%,创下至少自1982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市值一夜蒸发3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20亿元),目前总市值918.4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77亿元)。
消息面上,英特尔带来一连串坏消息:二季度业绩和三季度指引均爆雷,公司还将大裁员、暂停派发股息。
“令人失望”!二季度净亏损16亿美元
北京时间8月2日,英特尔发布第二季度财报,其营收为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环比基本持平;GAAP(通用会计准则)下,净亏损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5亿元),去年净利润为15亿美元,英特尔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亏损。
英特尔官网截图
英特尔的CEO基辛格(Pat Gelsinger)表示,公司的第二季度财务表现令人失望,下半年趋势将比预期的更具挑战性。
整体来看,英特尔的晶圆代工部门营收43亿美元,同比上涨4%;产品部门整体的营收是118亿美元,同比上涨4%;已经独立的Altera营收3.61亿美元,同比下降57%,Mobileye营收4.4亿美元,下滑3%。
其中,英特尔产品部门中的客户端计算事业部(CCG)营收74亿美元,同比增长9%;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事业部(DCAI)营收30亿美元,同比下滑3%;网络与边缘事业部(NEX)营收13亿美元,下滑1%。
本季度英特尔总营收只波动了1%,但是由于代工产业还在持续投入期,英特尔处于亏损之中,代工业务季度运营亏损为28亿美元。
英特尔预计,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将在125亿至135亿美元之间,按GAAP计算每股亏损0.24美元,预测也显示出英特尔在未来季度中面临的压力。
这份爆雷的业绩发布后,多家华尔街机构集体下调英特尔评级。另外,标普将英特尔的评级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
裁员约1.5万人
CEO:非常艰难的一天
公布财务数据的同时,英特尔表示,公司需要根本性变革,将对整个公司的结构和运营进行重组,2025年公司计划削减运营费用和资本支出至少100亿美元,其中包括裁员超过15%。
在给员工下发的通知中,基辛格透露:“我们计划,2025年实现削减成本100亿美元,其中包括裁员约1.5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其中大部分措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至于该公司为何现在开始裁员?据界面新闻报道,基辛格在发送给员工的备忘录中透露,公司成本增加主要与年初独立分拆晶圆代工部门的“造芯计划”有关。
英特尔一直未采用半导体行业盛行的“无晶圆厂”(Fabless)模式,即只负责芯片设计,将制造外包给台积电等代工厂,而是选择了将设计与制造集于一身的“集成设备制造商”(IDM)模式。
今年年初,英特尔宣布正式分拆旗下的芯片设计与制造业务,负责芯片制造业务的晶圆代工事业部将彻底独立,财务单独核算统计,自负盈亏。而按照公司4月份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一份文件披露,独立后的芯片制造部门“英特尔代工”(Intel Foundry)2023年营收为189亿美元,同比下降31%,经营亏损高达70亿美元,前一年也有5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上述文件显示,独立前的晶圆代工部门产生的亏损大都摊派给了公司的其他部门,这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成本。
基辛格在员工备忘录中也表示,自从引入新的运营模式以来,公司对自身业务进行了彻底的重新审视,并对标行业内的高绩效代工厂、无晶圆厂产品公司和公司职能部门的标准进行了评估,得出了结论——英特尔的成本过高。
相比于英伟达、AMD等一众同行在AI大潮中的强势增长,基辛格直言英特尔“尚未从AI这样的强大趋势中充分受益”,公司收入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增长,成本太高,利润率太低。
他以公司的年收入与员工人数的变化举例,英特尔2020年的年收入比2023年高出约240亿美元(2020年的年收入为779亿美元,2023年为542亿美元),而公司当前的员工人数实际上比2020年时多了10%。
“这是我不得不分享的痛苦消息,我知道你们读到这些消息会更加难受。”这位CEO在备忘录中承认,这对英特尔来说也是“非常艰难的一天”。
另外,英特尔还宣布了采取一项新措施: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暂停派息。媒体指出,英特尔1992年来持续派息至今,这是最近32年来首次暂停派息。
英特尔称,公司认识到,为支持实施战略所需投资而优先考虑流动性的重要性。英特尔重申,随着现金流持续改善至更高水平,将长期内致力于提供有竞争力的股息。
据新华社报道,电子商务市场研究公司分析师雅各布·伯恩认为,削减成本计划也许会提振英特尔近期财务状况,但单凭这一举措不足以改善这家企业在芯片市场的地位。作为全球老牌芯片制造商,英特尔正处于“关键时期”,即如何利用美国对国内制造业的投资和全球对AI芯片激增的需求,在芯片制造领域继续站稳脚跟。
编辑|何小桃 杜恒峰
校对|汤亚文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界面新闻、新华社、21世纪经济报道等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