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二(6月11日)早间澎湃消息,前国家副主席、开国上将王震之子,原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于2019年6月10日晚22时56分逝世,享年78岁。
公开资料显示,王军1941年4月出生在湖南浏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曾任中信集团董事长、中国保利集团总经理等职。2006年,王军卸任中信集团的董事长,由原总经理孔丹接任。
此后,王军担任深圳市朝向管理集团董事长,金榜集团主席,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副主席、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协会主席、亚巡赛名誉主席。此外,王军还是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
据《三联生活周刊》此前(2005年第41期)报道,从荣毅仁最早酝酿成立投资公司,王军已经是“中信”的一名重要成员。他早期长期负责的“中信”业务部,是事实上后来这个庞大企业集团绝大部分子公司的最初雏形。
“早在公司成立之前,王军同志因为与毅仁同志是邻居,已经是荣家的常客了”,中信集团原常务副总经理庄寿仓回忆他的这位领导、中国开国大将王震之子时说,“王军毕业于哈军工,他曾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优选法推广小组周游全国各地达两年之久,接触过轻工、重工、石油化工、钢铁、机械、电子、矿山各个领域,又有令人羡慕的记忆力,说起话来口齿虽不流畅,然而娓娓谈来,却也头头是道。”王军乐于挑战,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他总是把旅行安排在晚上,下了飞机是白天就可以做事了,他在飞机上比躺在床上要睡得好。”陪王军出差最多的原中信副总经理常振明说,“有次出差去东京,旅馆边有个小店,有烤鸡串,一串大概有四块鸡肉,王总吃了五十几串后,店老板说这里的纪录是六十串,如果你再吃两到三串就破了这个店八十年到一百年的纪录,王总听了后一口气又吃了十几串,超过了这个店的纪录十二串。”
1995年,54岁的王军成为中信第三任董事长。1996年,他独自决定出让中信泰富18%的股份,签字的时候每股32元左右,正式出让时的股价却是38元左右,18%就是“6亿股,每股差了6元钱,国有资产就有36亿的流失”。
而且,随后股价还涨到了58元,于是这件事情在当时就被认为是“国有资产最大的一次流失”。尽管当初王军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也有中央领导找他谈话,但结果王军并没有被撤职。
如果当初去履行很多程序的话,这件事情可能做不了,而且正是这次王军的决定,让中信一下子到手了108亿资金,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信自己渡过难关。王军说,“我们没向国家伸手去要钱。”
据《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此前报道,199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华夏、国泰和南方证券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巨头。1994—1995年,全国共有614家企业挂牌上市,可中信连一家IPO主承商的资格都没捞上。中信证券总经理蒲明书记得,当时他们“只能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的名义,在几个IPO项目的招股文件上,尾随其主承销商之后,挂个‘分销商’、‘副主承销商’或‘上市推荐人之类的头衔’,在媒体和证券市场偶尔露露脸而已。在股票发行的盛宴上,人家大块吃透,中信最多只能分得一杯羹。”
王军看到了投资银行业务的前景,这是中信未来真正发展的着力点,所以,必须花大力气;而唯一的路径就是必须担任一家企业IPO的主承销商。
让中信证券真正打破IPO主承销商“零”记录的,绝不仅仅是靠“猎人的眼睛”和敏锐的嗅觉,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中信强大的人脉和中信的金字招牌。
1996年6月17日,耀华玻璃4500万A股网上成功发行,募集资金2.87亿元。中信证券因此收获承销费1000万元;7月2日,耀华玻璃4050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信证券终于实现了IPO项目的“零”的突破。
2003年,中信银行面临改制,由于当时已积累了300亿元不良资产,王军与孔丹均认为如果此时求助于其他机构填补资金缺口,只能“三钱当两钱贱卖”,以自有资金解决问题后再引资,则可以“三钱卖五钱、甚至卖十钱”。
中信倾集团之力,三年内停止所有行业的投融资,集中向中信银行数次注资,填平不良资产。随后,在2006年底中信银行以超过净资产三倍的价格引入西班牙战略投资者BBVA,成为当时外资机构参股中国商业银行最昂贵的交易之一。
2007年7月27日,时任中信集团总经理的孔丹接替王军,出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来源:金融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