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话职场
“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得越多,生活就越美好。”
--爱默生
“我的妈妈送外卖:你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的人生!”
最新一期的少年说看哭了不少人,主题是”我妈妈是外卖配送员”。来自初一12班李仁志讲述了自己妈妈从事的外卖配送员的故事。
“我的妈妈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她就是一名外卖配送员……”
这句话的时候,这个13岁的孩子,没有躲闪、没有犹豫,大方、自豪地向大家介绍着自己妈妈的职业。甚至没有半点扭捏,眼神也一直坚定地望着台下有些不好意思的妈妈。
一个孩子的眼神不会说谎,他,是发自内心地尊重妈妈这份平凡的职业。
此时,场下的妈妈一直羞涩腼腆得微笑、抿嘴,整天风吹日晒的工作在她脸上看不到岁月的痕迹。
在孩子的心里,父母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有的只是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爱。
而对于成人来说,职业的意义,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会不同:
有为了生活的更好,有更多更高的收入保障而工作;
有为了个人的身份地位,无法放弃一些东西不得不工作;
有为了个人的成长,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工作;
也有的人,可能是为了一种别人无法理解的信念在工作。
年终繁忙季,职场的每个人在忙着总结2018年的同时规划着崭新的2019,设定新目标。
在确立目标之前,不妨想想今天这个话题,工作,于你,意义是什么?
0 1
成也收入,败也收入
每次面试主管级以上的职位候选人,我都会问对方同一个问题“收入、企业平台、家庭与工作的平衡”,请您对它做个排序。
大部分人会选择“企业平台及收入”选项,这个题目代表了候选人对于工作,内心里相对真实的需求。
职场上,收入导向第一的候选人,一般在面试的时候,习惯先向面试官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岗位,一个月工资多少,有没有五险一金,年底年终奖怎么拿?”。
而在提问前,对于企业的行业属性、商业模式、职位能力要求却一无所知,或不感兴趣。
还有一些职场人会单纯为了收入,盲目去追求有一定风险的工作。
我就碰到一个应聘者,重点大学毕业,却进入了一家不正规的p2p公司,入职2年就拿过50万,第三年他隐约感觉到风险,理性选择了退出,后来公司果不其然被查获。
他很庆幸,但他更为苦恼,面试了N次,求职了一年多,都以失败告终。
他青睐的公司HR因为其不良的工作背景而pass了他,而他也因为看不上每个月四五千的收入而选择了放弃。
同样,大家都了解的高收入的公司代表华为,据华为年报显示,华为员工2015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58万人民币,着实让人羡慕。
但华为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频繁的加班文化也是出了名的。有一个朋友她的老公是在华为上班,凌晨4点回家是常有的事情,并且没有年假,每个人要签奋斗者协议,自动放弃休年假。
企业不是慈善机构,高收入对应的相对会有高风险或高付出,收入虽是每个人最刚性的需求,但若拿一时的青春和健康,去换取,或赌一场一时丰厚的收入,是否值得。
收入应该是动态且可持续性的,并且在考虑收入多少的同时,它未来能带给你的整体增值,那才是值得你付出和坚持之所在。
0 2
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
前面那个问题,选择“企业平台”的候选人是最多的。
在他们的理念里,平台大,企业强,才有更好的保障,更多的安全感,以及更多的机会。
无论是选择当下就非常有保障的工作,还是选择那些未来让我们有足够保障的工作,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直能给你保障的工作。
面试过一个候选人,来应聘我们一个专员的岗位。我被她的简历惊艳到了,211学历背景,非常得体的装扮、清晰的思维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刚从一家股份制银行内编岗辞职。
我很不解,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她为什么从这么好的平台离职,因为银行业似乎就是高收入高稳定,双高的代表啊。
她笑了一笑,说“现在的银行系统已经不是大多数人想的那样,目前银行系统全员都背负着很大的经营指标的压力,如果完不成任务,轻则被扣工资绩效,重则直接调到一线,与其成为一台完成指标的机器,还不如尽早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原来,保障只是外衣,企业会因为市场环境、业务发展在不断地调整经营方向、组织架构、精简人员的同时,作为职场的我们,不得不提前学会面对变化和适应这种变化。
从最早的18世纪,泰勒发明了“科学管理系统”,在经过研究、评估和标准化后,一些不能适应其工作方式的工人,他们的工作被分解成可以被任何人执行的简单步骤,他不再害怕工人的辞职,他设定一个工人经过一天努力的工作应该达到的速度,达不到这个速度的人,都会被解雇。
并且企业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地缩短。之前,企业500强预期维持75年时间,如今寿命预期少于15年,并且还在缩短。
工作本身已经无法成为你的保障,它更多是让你学会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拓宽自己的边界更好地应对和拥抱这种变化。
0 3
玩的越多,工作越出色
TED演讲有一期节目,主题是“失落的日子里,请对自己说YES!”。
演讲者是一个三个孩子的母亲,同时她也是一名知名的电视节目制作人,每年经她的策划和操作为全世界奉献了7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每部剧都创造了成百上千的就业机会,并且一个电视季就是3.5亿美金的产值。
她自称自己是“巨人”,工作的巨人,有让人艳羡的收入和让人尊敬的身份。
但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体内开始发生变化,当她开始制作电视节目,开始没日没夜的工作,创造角色,创造剧本,开展很多合作时,她突然发现,在之前让她很兴奋很容易觉知到的满足感在消失,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她仍准备坚持去上班时,3岁的孩子拉住了她“妈妈,你能不能陪我玩一会?”。那一刻,她脱口而出了“YES”,在和孩子嬉闹的一整天里,她找到了内心里久违的兴奋和满足。
而这种美好感觉的来源不是因为她让人艳羡的收入,也不是让人尊敬的身份,更无关所谓的权力,而只关乎爱。
但这种爱,不是因为主人公一直在坚持从事的工作,而恰恰是因为她放下了工作,才使得这种热爱得以回归。
“我玩的越多,我就越快乐,孩子们也越快乐;我玩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是个好母亲;我玩的越多,思想就越自由;我玩的越多,工作越出色;我玩的越多,越能感受到满足,越能了解我是谁。”
少工作,多玩耍,奇妙的是,我们依然能经营好自己的世界。
那些真正的强者,未必是工作能力最出色的,但一定是脚步从容,内心笃定而丰盈,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
思考点:
你深入思考过工作于你的意义吗?
是一份收入,生活的一种保障?
是一种身份,必须去完成的角色?
还是只是为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在成长呢?
欢迎留言....
我的想法是:
无论哪一种价值观,都值得被尊重,但共性的需求,或者说我们要去做的,就是无论是哪一种,为老板打工也好,为自己打工也罢,都离不开个人的成长,因为你成长的速度和质量决定了你是否能够做好这个角色。
而最好的成长一定是非线性的,资深职业规划师、畅销书作家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就给了我很多的启发,纠正了曾经那些不太重视或没有意识到的一些思维上的认知,所以在千聊上我分享了这本书的精华。
以下是这个课程的一些简单介绍,完整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至千聊,搜索“黄老师成长课堂”进行收听,或点击“阅读原文”进行学习哈,同时因为这个课堂是我新建立的,刚起步难免有很多瑕疵,不过更多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倒逼自己坚持去学习,也是一个不断磨炼完善自己的过程。
你并不孤单,和我一起,为成长我更好的自己,而努力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