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3787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湘乡市梅桥镇,地处湘乡市东南面,东面一条连绵的山脉将梅桥与湘潭县乌石镇、排头乡相连,山上一排高高矗立的风电塔,长长的叶片随风转动,这道特别的风景非常耀眼;南面与湘潭县分水乡相接,湘青公路从北到南将湘乡市与湘潭县连通;北面连接湘乡东山办事处,从湘乡市城区到梅桥镇仅11公里。梅桥山清水秀,从这里走出去的世界著名社会活动家、诗人萧三更让梅桥扬名。
梅桥是一个比较大的乡镇,面积137.6平方公里,人口53000人。但梅桥不是一个富裕乡镇,传统的种稻养猪生产模式延续至今,居民收入仍处于湘乡市中下水平,去年全镇600户贫困户、1390多人脱贫后,现在仍有136户、360多人在冲刺脱贫。镇党委、政府深深懂得在脱贫攻坚战中,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是重中之重。他们同时提出,一定要激发贫困者的“内生动力”,让他们勇敢走出贫困。是的,在梅桥,我们看到了贫困者的坚毅勤劳,体会到了他们向贫困宣战的勇气和信心。
梅桥镇
左文科:发誓脱贫感党恩
左文科是一个小个子,身高仅1.5米,体重不到40公斤。今年已53岁,是梅桥镇汇丰村16组村民。
是疾病让左文科一家埋下了穷根。本来家境不好的左文科,成家也晚,妻子身有重残疾,只能做一般的家务活。不料2014年,左文科又患上了结肠癌,几次手术下来,欠下了几万元债务,而且自己一时不能干重体力活,两个女儿还小需要照顾,家庭陷入贫困和艰难。
当地政府知道左文科的处境后,将他列入扶贫对象,根据相关政策在大病救助和教育、创业等方面给予帮扶,每月还给左文科一家四口发放精准扶贫户兜底扶贫补助300多元。去年6月还按照相关政策给他家进行了危房改造。左文科也没有气馁,身体恢复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养鸡、养牛、养鱼,什么活都干,两年时间办起了小有规模的“家庭农场”。
左文科的“家庭农场”不大,老屋与新居相接,住房和牛舍相连,并没有一个像样的院落;房前是一口水塘,放养了上万尾鱼苗。屋场上,几十只土鸡正穿行觅食。牛舍里5头两百多公斤重的黄牛膘肥体壮,它们不停地在吃草。现在,5头牛每天要吃上百公斤青草,稍有空闲,他和妻子就会出去割牛草。
这些黄牛是左文科辛苦“攒”下来的。列为贫困户的第一年,他省吃俭用,用政府的扶贫款买了第一头小黄牛,第二年两头,几年下来养到了5头黄牛。黄牛年底可以出栏,“这几头黄牛一出栏,不但能还清欠债,还能赚1万多元呢。”左文科盘算着。
左文科还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一沓工笔画。年轻时他喜欢上画画,专门上培训班学过,他的工笔画显现了一定功力,更让人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如今他把画画用在了手工艺上,那些鲜艳的颜色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描画。
在和左文科相处的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一张微笑的脸,看不出他曾经得过重病,看不到不停忙碌的他有丝毫的疲倦和愁容,更听不到还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他有半句怨天尤人的话语。
左文科的坚毅乐观和勤劳,使他成为了镇党委书记和村支部书记的联点扶贫对象。梅桥镇党委书记李超明不住地称赞:“像左文科一样的贫困对象值得扶,他不仅勤劳肯干,关键是有脱贫的勇气和志气。”
左文科谈起他的脱贫路也诚恳地连连道谢,搭帮党和政府为他治病、建房,解决许多困难。我们问他今年脱贫有不有信心?他的回答很干脆:“有!”他发誓今年一定要脱贫,用实际行动感谢党和政府。
2018年7月的一天,梅桥镇汇丰村5组贫困户吴声建,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喻来存表达自己的心愿:“孩子今年大学毕业了,房子政府也帮我重建了,两块大石头落了地,我想把贫困户指标让给更需要的人。” 喻来存赞叹道:“好啊,有志气!”
这天,我们来到汇丰村5组,吴声建两脚沾满泥从稻田里上了岸,随即俯身拍掉腿上的蚂蟥,小腿上留下两道长长的血印。这位已经66岁的老汉,一个人种下了近30亩田水稻,邻居暂时闲置的、甚至撂荒的水田他都包下来。一年种植一季,也不请人帮忙,一个人忙不过来,他就按中稻、晚稻分批种植,浑身仍有使不完的劲。见到我们时,吴声建大声打招呼,呵呵地笑着,笑声爽朗,充满自信。
吴声建是2017年脱了贫的贫困户。原来,吴声建也是一个病人,因为腰椎病曾经做过两次手术;而一家五口老母亲已八十好几,两个孩子之前一直在读书,妻子因为贫困离家好几年,吴声建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家庭负担沉重,一栋土砖房破烂不堪却没钱改造,直到2016年一场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土砖房被倒下的大松树压塌,吴声建也几乎被击垮。
当地政府了解情况后,将他列入了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吴声建一家原来住在一个小山窝里,进出只有一条土路,一座山坡上上下下很不方便。镇村负责人和扶贫工作人员几次来到这里,和吴声建商量把家搬下山。吴声建几经犹豫,虽然恋恋不舍,还是答应了。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施工,一栋崭新的红砖房在进村的主马路旁建起来了,2017年年底,吴声建一家高兴地搬进了新房,妻子也回到了新家。
尤其让吴声建高兴的是,儿子和女儿双双大学毕业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自家产业发展也有声有色。虽然两个孩子还没有结婚,但他坚信日子会越过越好,于是吴声建主动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行列,不再依靠政府帮扶。
吴声建现在更忙了,除了那一大片农田的活,他还喂了一栏猪、几十只鸡鸭。村小组废弃了一些旧房,吴声建清理出了几间能够使用的,圈起了一个大鸡舍,旁边的杂物改造成了猪圈,一栏七八只沙子岭猪养成了一百多公斤一头的大肥猪。新房离这里有四五百米距离,他现在每天要来回好多趟奔忙,但他不感觉累,这条路让他走出了贫困路,让他正在走上幸福路。
梅桥镇万新村贫困户冯艳梅,总是一脸笑盈盈的样子,可谁会想到她一人需要扛起六口之家的生活重担?一个农村弱女子的微笑背后有多大的压力和烦恼?
早些年,和这里的许多夫妻一样,冯艳梅和丈夫也在广东打工,她在一家电子厂上班,丈夫则靠做建筑工人挣钱。虽然上有公公婆婆要供养,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但她原本的生活幸福而平淡。
平静的生活在2017年10月被打破。正在读职高的女儿被诊断出患上了精神疾病,整天大吵大闹,走路也摇摇晃晃。这一不幸的消息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冯艳梅和丈夫心急如焚,连当月的工资都没有领,冯艳梅便辞工回家照看女儿。冯艳梅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很快花光了家里的积蓄。
祸不单行,第二年农历正月,丈夫不堪生活压力,同样患上了精神疾病,这让冯艳梅一家雪上加霜。公公婆婆年事已高,丈夫、女儿先后患病,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六口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
天性乐观的冯艳梅并没有被生活的重担压倒。她将女儿送到医院住院治疗,在照顾好丈夫、公婆的同时,为了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开始四处寻找工作。这时,听说镇上引进的一家槟榔加工厂在邻村开办,正在优先招聘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她高兴地来到这里,走进了这个同时挂牌“湘乡市就业扶贫基地”“就业扶贫车间”的村企。
冯艳梅告诉我们,这里的工资是计件的,做的越多收入越高,工作难度也不大,只要用小刀去掉槟榔核就可以了。冯艳梅的手脚麻利,平均每天能做30多公斤槟榔,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只是重复单调的工作时常让她头昏眼花双手发麻。然而,为了挣钱养家,她顾不上这些,每月发放工资时,两三百人里她总是最高的,让她非常高兴。
依靠政府的扶贫政策,冯艳梅女儿的医药费和小儿子的学费解决了大半,这让她很感激。她告诉我们,女儿的病情稳定了很多,现在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丈夫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虽然每天还需要吃药,但生活能够自理了,甚至偶尔还能做一些零工。
“等女儿的病好了,我们还到外面去打工,多赚点钱。”冯艳梅憧憬着自己的美好生活。面对生活的艰辛,冯艳梅总是含笑面对,一如往日。
记者手记
6月中旬,我们在湘乡市梅桥镇进行了三天采访,上门走访了四五家贫困户,察看了村上的扶贫企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贫困者的奋发勤劳、勇敢顽强、乐观坚毅,这就是他们向上的、不屈的精气神。
左文科,虽然身患癌症,妻子残疾,但他除了种田养鱼之外,还养牛喂鸡,做手工艺,瞄准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一刻也不停歇;冯艳梅,一家六口,有两位老人、两个病人,家境本来不好,现在负担更重,可她见到谁总是笑呵呵的,既不怨天尤人,也不依靠政府救济,她在村上企业打工,拼命干活挣钱,计件工资每个月都是最高的;吴声建,已经六十好几,因上老下小家庭负担重、自己因腰椎病几次手术进入贫困行列,妻子曾因此离家出走,可他靠种田养猪渐渐摆脱贫困,如今两个孩子已大学毕业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家里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他也因此主动申请脱贫摘帽。
贫困是压在贫困者心上的巨石,是生存和发展的大敌。农村贫困者大多是因身残、疾病和突然而至的灾祸坠入贫困的深渊。然而,这些贫困者需要政府帮扶,需要社会援手,更需要自己抬起头,有志向,有斗志,勇敢向贫困宣战。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脱贫需要精准施策,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而因各种原因暂时贫困者,更需要扶志,让他们少一份惰性,多一份勤劳,少一份依赖,多一份斗志,“信心比黄金更宝贵”,信心和斗志一定能够战胜贫困而不被贫困压倒。
记者在扶贫一线 | 寻访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的“石鼓模式”
来源:湘潭在线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冯友君 曾佰龙 罗韬
编辑:贺娉
审核:吴新春 徐美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