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键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及其诱发的全身性关节和组织损伤,而MSC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参与和促进损伤修复,改善血液循环等功能。从理论上讲,MSC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作用正好符合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的原则和需要,因此MSC可能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对理想措施。且其疗效机制和临床治疗研究也有了良好的进展,并在临床上显示出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对一些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是一种新的选择。MSC的来源广泛,可从骨髓、脂肪和脐带等组织中获得,而且不同来源的MSC均具有相似的体内生物学效应。相比较而言,脐带来源的MSC具有材料来源方便,数量丰富,细胞活性高,临床应用可行性强等特点,这里以脐带MSC为代表简述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技术。
脐带MSC治疗的咨询与评估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相似性,但临床表现和主要病理变化有鲜明的特点,临床诊断相对容易,但治疗有一定困难。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及其诱导的关节损伤,但也是一种累积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的系统性疾病,尽早控制自身免疫反应具有特别重要性,一旦出现严重的关节病变,及时消除免疫损伤因素和控制损伤发展具有重要性,已经致残的病变仅依赖MSC治疗难以恢复,需要其他辅助治疗。因此,及早进行脐带MSC治疗至关重要。
主要咨询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联系人的联系地址、联系方式等,以便随时主动向患者通报检查、诊断和治疗信息,还要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等。还要对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家庭背景等作一定了解,从中获得一些与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相关的信息,为MSC治疗的可行性分析提供尽可能多的基础资料。了解和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资料是为联系和沟通服务,同时也可能为分析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提供依据。了解基本信息资料的方法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类似。
(2)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史: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细菌病毒等病原生物感染及治疗情况,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可能与病原生物抗原成分模拟或交叉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了解病原生物感染史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帮助;类风湿关节炎药物化学物质、野生动植物及过敏原接触情况,为疾病诊断和脐带MSC治疗提供参考;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症、其他关节损伤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发生史;家族发病及遗传易感情况。
(3)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史: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时间及过程;免疫抑制药、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药物治疗情况及对药物的敏感性、耐药情况;药物治疗后的发展与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好转、恶化、复发等;治疗过程中相关检查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及疗效;并发症及其治疗情况;输血治疗史及其他细胞治疗情况。
(4)类风湿关节炎的并发症:并发症是决定是否实施脐带MSC治疗的关键因素。特别要重点了解不适于进行脐带MSC治疗的并发症。比如急性感染并发症及其治疗情况,慢性感染性疾病及潜伏、活动情况;心、肺、肾、脑等重要器官疾病发生及现状;血液系统并发症及治疗进展情况;其他家族遗传性疾病诊断及发病情况;肿瘤并发症的发生与治疗情况。
(5)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前期症状: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发热全身酸痛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关节症状:疼痛僵硬,肿大及受累关节及变化;淋巴结及脾大脉搏、贫血等;病变关节变形情况;关节活动分级;胸膜、血管及其他并发症的症状等。
(6)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依据:根据前期诊断依据补充进行影像学检查关节变化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自身利益特点,根据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容易作出判断,但在咨询过程中,要了解其诊断依据是否充分,正确判断疾病的进展程度和分级。
(7)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行性评估:首先是治疗的安全性,需要合理评估疾病状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与该治疗的关系及考虑个体因素对MSC的影响;其次才是评估MSC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关于MSC的细胞质量控制可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肝病部分进行,除按输血要求排除重要病原生物污染外,还应尽可能排除其他病原生物污染的可能及遗传变异、实验室操作对细胞的影响。
(8)脐带MS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技术评估:对于适于进行该治疗的患者,应事实求是地向患者介绍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特点,详细介绍脐带MSC治疗的基本原理、治疗过程、主要的方法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让患者详细了解脐带MSC治疗的性质、作用及机制,切不可夸大其作用和疗效,让患者对该治疗的期望值过高。,让患者在充分了解该治疗的原理、方法、疗效和风险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进行该治疗的优缺点并决策是否自愿进行该治疗并提出治疗申请,不得主动诱导患者进行治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