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载于2019年6月11日《洛阳日报》
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李怡晓 郑佳佳
“老大爷,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咱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咱们农民朋友可以放心了……”“同学们,今年考研时政重点来了!请记住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这些关键词……”白色上衣、牛仔裤,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加上一副文艺青年标配的方框眼镜,你怎么都不会想到,面前这位理论宣讲员,专业学的是软件工程。
洛阳师范学院大三学生郭京校的身份很多:节目主持人、校园主播、话剧演员、翔梧班理论宣讲员、洛阳及豫西地区团史馆义务讲解员、义务支教队队员……他说,这么多身份的背后,他只为寻找一个答案。
郭京校刚进入大学时,恰逢百年校庆,通过节目《英雄赞歌》,他被英雄校友李翔梧的事迹深深打动。
“翔梧精神”的内核是什么?当代青年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为寻找答案,大二时,郭京校被以李翔梧名字命名的青马工程培养示范基地翔梧班录取后,通过学习,他坚定了理想信念,立志做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
学原著、悟原理、参观革命教育基地……为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郭京校每天都把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加上丰富的主持经验,他很快成为一名理论宣讲员。
去年12月,洛阳师范学院团委组织党的十九大精神基层宣讲活动,走进李村镇南宋村。郭京校负责为农民讲解“三农”政策。一个在城市长大的大男孩,如何把内涵丰富的十九大精神用群众语言向农民讲透,让他们听懂,郭京校做足了功课。
起早贪黑学习背诵十九大理论,笔记做了厚厚几本;骑着单车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收入情况;走村入户和贫困户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愿景……宣讲那天,一贫困户拉着他的手直夸:一个城里长大的学生娃,咋就对俺们老农民的心思摸得这么透!
由于宣讲出色,洛阳及豫西地区团史馆新馆成立后,郭京校成为第一批义务讲解员。
团史馆新馆展陈内容更加丰富,讲解难度及工作量增加很多,但郭京校没有退缩。每天晚上,大家都休息后,他仍独自一人在团史馆的灯光下琢磨讲解词,仿佛自己已化身为一名革命年代的热血青年。
河南省大学生科技节主持人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洛阳师范学院校园主持人大赛“最佳人气奖”……在前行路上,郭京校用行动诠释了奋斗是新时代青年最亮的底色。
end
洛阳青年
END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