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好书往往能够改变人的一生,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与他的阅读息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曾尚玉:高尚的信仰 坚韧的意志 高贵的心灵
《牛虻》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
他被最依靠的人欺骗过,被最爱的人伤害过,即使沦落到拖着残废的身躯在甘蔗国卖苦力,甚至当一名杂耍戏团的小丑,牛虻始终没有放下追求。12年后,当他带着一身伤残重回故乡时,苦难的经历已把他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与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
书中的主人公面对误解、苦难和痛苦,依然怀着积极的心态,报效祖国、献身事业,牺牲自己,幸福他人。《牛虻》一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的主人公所具有的高尚高贵的心灵,洗涤净化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他所具有坚毅的品格鼓励着我们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从容的迈向远方、迎接未来。
陈开华: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明朝那些事》详细讲了明朝的创立到终结这段历史,尤其详细讲了每一场激烈的战役,让人总有身临其境之感。且语言风趣幽默,并非单纯枯燥地说书,并且将人物内心想法与人性斗争的复杂刻画的更是精彩。
读这本书,我有很多感慨。感慨乱世的残酷,乱世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的性命就如草芥一般。还感慨现实的无奈,朱元璋虽是一位反封建主义的起义领导者,但最终还是成了一名封建帝王。感慨人性的贪婪,朱元璋最痛恨贪官污吏,反贪的决心是亘古未有的,可是,剥皮塞草的酷刑并没有达到警示效果。
环顾明史以及整个古代史,有两个致命错误:一是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虽说有明君开国,但终究是毁于昏君手中。二是私有制的出现,破坏了原始的共产制度,继而演变成了奴隶制、封建制与资本主义制度,成了个越变越大的瘤。回顾历史,就是吸取前车之鉴,展望更好的未来。
党晓雪:真善美之光 永远烛照人心
《我的真善美》一书,作者杨忠武先生用67篇文章以平凡的言辞、质朴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文学呼唤真善美,如道德之光,烛照人心,激励我们在酸甜苦辣的人生里坚韧而柔软的向前、奔跑。
“真”字部,以散文的方式,生动的记录了作者与父亲、朋友、同事以及领导之间的质朴真情,彼此用真诚收获着关爱。“善”字部,篇篇随笔散发着正能量。作者通过现象看本质,不偏不依,科学具体,深刻分析,探索探究事件背后的真相与意义,开掘更多人性的向善向美。“美”字部,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工作方法。10年前,作者就站位高远,认真探析,以《让耀瓷成为世界品牌》为题,提出了“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开发、做大耀瓷产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脉络清晰地绘就了一幅耀瓷发展的蓝图。我市刚刚举办的“历史的邀约·耀州窑1400年”系列活动,以独特的方式诠释与演绎了这张蓝图,使耀瓷这张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品牌正在与世界接轨、融合。
肖芝华:我人生的断舍离
作者用最精炼的语言为“断舍离”做了最准确的解释,又告诉了我们如何实践。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自己以前的想法及做法有一个全新的反省,并且能让我迅速行动起来,喜欢上归纳与整理,彻底改变了家里和身边的环境,通过不断整理,就连意识都在思考的过程中改变了,抛弃了对东西的执念,放下那些不需要背负着的思想包袱,达到心灵的沉淀,让人生达到舒适状态。给人生做减法,不是放弃追求,更不是给懒惰找借口,而是要时刻明白:何人、何物、何事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
对于工作也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超越,舍去旧有的理念,创新新的模式,实现自我的不断突破。从难断,难舍,难离,到该断则断,该舍即舍,舍去没用的,留出空间,填充新的内容,迎接更美好的事物。
高瑛花:掌控自己的情绪,活在《不抱怨的世界》
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时常会遇到挫折,遇到困难时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学会控制情绪,不气馁、不抱怨,积极、乐观、勇敢地面对所有的问题,才能完美地处理好人生路上的坎坷和波折,活的快乐和精彩。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一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灵导师威尔·鲍温所著的《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中提出的神奇“21天不抱怨”运动,每个人都可以尝试,坚持21天不抱怨,不批评,让自己充满正能量。
留一本好书在手边,彷徨和困惑时翻开来,定能帮助我们打开一扇门,愿我们能在一本好书的鼓舞和帮助下,做个能够控制情绪、平和心态的智者,保持阳光健康的心态,用满满的正能量应对未知的一切,帮助自己,感染他人。
李刚:读《非洲三万里》心得
选择这本《非洲三万里》的起初是因为对非洲的好奇,想看看作者笔下的非洲印象,因缘际会,翻开了这本书。
起先的我,对于作者以及非洲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也并没有报太大的期望,只是当做看一场游记,领略下非洲的自然风光以及风土人情。然而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作者是一个年过六十的智慧、通达、幽默的老太太,这令我感到好奇而又震撼。
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生动细腻的叙述,她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别致的感觉,也越发的体验到一场别样的旅行对于一个人认识一种别样的世界,不断地完善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好处或许人生就要勇敢一些,尝试一些以前不敢想的事情,或许我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精彩,更有色彩。
因此我推荐大家看看《非洲三万里》,或许与我的感受不同,但是肯定会让你有所感悟,同时也可以领略下六十岁老太笔下的非洲的别样风光。
周婕:《向前一步》读书分享
向前一步,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态度。
作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书中分享自己的经历表现了女性的弱势、对职场与家庭平衡等的现状,而面对事业与家庭的平衡,是现代男女都应该考虑的平衡,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优先考虑,因此不能苛求每时每刻的完美,桑德伯格说:“不求完美,只求完成”!我想加一句:不求完美,只求完整,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的、心理的、事业的、情感的、物质的、精神的积累过程,需要慢慢的成长起来。就如一棵树,从一粒种子开始,渐渐拥有发达的根,茁壮的干,茂盛的枝叶,繁密的果实。一年四季中它有不用的姿态,岁月里它有不同的承载,不能要求它同时拥有花朵和果实,但成长是它永恒的追求。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否拥有了充实丰盈的人生。她应该不受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并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无论这些选择是职场还是一名全职主妇,都值得尊敬和欣赏。
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要成为桑德伯格,各种各样的状态看这本书都可以让自己受益很多,尤其是背后的力量会让自己突破自己,在你不确定不坚定自己的时候,需要突破自己勇气的时候,我相信能带给你内心的力量会越来越多,会帮助你突破自己的局限。
樊蓁旎:《活着》读后感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是我拜读的第一部余华老师的作品。
书的封面是配合着中国水墨画,用毛笔厚重地写着“活着”二字,书腰上那段话用三个排比句讲述了书籍概况。
起初读起那段话,看见“活着”二字,心里反复想着,活着?活着究竟能写出怎样的事。带着一些执念,我开启了这本书的阅读。
正文开始,作者叙述了自己是何许人也,在何地,遇见一些可爱的人,其中,福贵可能就是最可爱的那个人了,他便是这本书的主人翁。
读完全书,我感觉福贵也活不下去了,但是,结尾恰好紧扣书名——《活着》。福贵还活着,和他养的那头名为福贵的牛一起,平平淡淡地活着,带着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的名字,一起活着。
张敏:《这么慢那么美》读后感
以慢博快,以简博繁,有舍方得。这本书里有你关于生活的所有梦想。慢一点,才能发现幸福的所有细节。
幸福是什么?物质很重要,但仅仅是“够用”就可以了。幸福是一种选择,我们不必去远方适应别人的生活,不必为了他人的价值观而将自己累得喘不过气,体会那些真正能获得幸福的自信心态、简约的生活方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温馨治愈的家庭观念。爱地球,爱孩子,爱家人,爱工作,爱自己,爱动物,是生活的极致。
北欧人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习惯,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人,都任何闲暇的时间读书,无论是洒满阳光的草地上,还是弥漫着咖啡气息的咖啡馆。读书,是一种享受。
不要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丁淑蓉:读《非洲三万里》
本书以毕淑敏在非洲的旅游路线为主线,用温暖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大量的历史事件以及当地的人文风情等,讲述了她所看到的非洲。一是书中对人物的讲述,例如对南非领袖曼德拉,是通过他的妻子格雷萨·马歇尔的美丽引入的,用简洁流畅的语言讲述了曼德拉的政治生涯和传奇人生。二是对钻石的讲述,非洲“波皮盖”陨石坑蕴含丰富的钻石矿资源,是现在世界钻石总储量的10倍,可以足足供应全世界3000年的需求。非洲矿产资源的丰富可见一斑的同时可能会秒杀我们的价值观。三是从旅游过程中引发思考,旅游既有惊喜也有意外,就像我们的人生会充满变数,最终你会以何种态度去面对生活呢?
读完《非洲三万里》,尽享史诗般精神旅行幸福的同时,学会接纳、宽容、温情而包容,或许你的生活就会变的温暖、从容起来。
一个不爱读书的社会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愿读书的民族是创造力贫乏的民族。唯有崇尚读书,才能让民族发展保持生命的活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让读书充实生活,让书籍浸润心灵,爱上书香,爱上有书陪伴的生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