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尿床了!”尿床会不会好?要不要治疗?是许多父母心中的疑问,但多数家长抱着“小朋友尿床很正常,长大就会好了”的错误想法。为扭转大众对于尿床的不当观念,呼吁所有家长应重视准学龄儿童(6至7岁)尿床的问题。尿床可能影响孩子社交、心理状态,甚至是学习效果,因此,若超过六岁的孩子仍持续每月两次在夜间尿床,症状连续三个月以上,应尽早至儿童泌尿科或儿童肾病科就诊,积极接受完整治疗,尿床治愈率可达九成。
小孩尿床很正常?623口诀挥别夜尿噩梦
尿床又称为夜间遗尿症,即在睡眠期间膀胱发生无意识排尿。根据国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约有5至10%的学龄儿童受此疾病影响,其中男生尿床的比例较高,大约是女生的1.5倍到2倍。若不分性别,则每100位五岁的儿童中就有15至20位有尿床现象 。
一、 您的宝贝已经6岁以上。
二、 每月仍然夜间尿床2次(或以上)。
三、 夜间尿床症状长达3个月(或以上)。
当儿童发生持续性尿床时,家长应先观察孩子在白天与夜间睡眠时的排尿状况,就医前应完整纪录孩子喝水时间、排尿的时间与排尿量,帮助医生在初步评估孩子尿床的可能原因。
“我不是故意的!”正视尿床症状助孩子摆脱心理创伤
国内许多家长对于尿床的概念仍停留在“自己会好,无需治疗”的错误观念,因此许多孩子出现夜间尿床症状时,害怕被家长责备或同学取笑而不敢说出口,尿床的阴影造成孩子心理的创伤与自卑。
曾遇到一名小学二年级男孩每周有3-4次尿床情况而被母亲责备,从此以后男孩每晚睡觉时总是怕尿床而睡不好,甚至起床后发现自己尿床,只好主动去洗澡及把尿湿的裤子藏起来,掩盖自己尿床的事实。甚至学校暑假期间举行三天两夜夏令营,男孩担心尿床症状被同学发现,不敢参加。这位孩子自信心不足,心灵受到创伤,害怕夜尿被同学取笑。
战胜尿床SOP!
临床上认为造成夜间尿床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三类,包括:
夜间多尿症睡眠时大脑中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间尿液产生量过多;
膀胱过度活动膀胱过度敏感或异常收缩,导致尿急、尿频、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
大脑觉醒中枢异常一般人夜晚膀胱涨尿时,会刺激大脑让人产生尿意而排尿,若大脑感觉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枢会自行决定排尿,形成尿床。
通常先以行为治疗为主,像是导正孩子不恰当的喝水习惯及培养规律性排尿习惯,并规范孩子于睡前2小时少喝水。如果行为治疗没有改善夜间尿床的问题,则可考虑采用闹铃治疗或药物治疗。虽研究显示尿床闹铃成效佳、复发率低,但其声响也会间接影响家人的夜间睡眠品质,若治疗动机不强时难以持之以恒,降低治疗效果。
倘若上述的治疗方式无法有效改善尿床症状时,临床指引第一线推荐治疗药物是睡前服用口服抗利尿激素类药物。许多研究证实抗利尿激素类药物能有效改善尿床的症状,借抗利尿激素类似物之作用减少夜间的尿液制造,降低孩子尿床的发生机会。
尿床可治愈,勿忽视宝贝的健康
尿床确实是一个困扰的问题,可尿床不是小孩的错!但通过专业治疗介入,多数尿床可以治愈。若家中宝贝在小学就学前仍有尿床的困扰,应积极就医,及早治疗,找出病因、根治尿床,别因尿床斥责孩子或不耐烦,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进而影响学习。家长对于孩子尿床的认知也要提升,进而避免孩子因尿床影响身心发展,除此之外,也鼓励家长正视小孩尿床的问题,积极与医生讨论治疗方式,能使儿童尿床症状获得有效的改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