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爱,或许是恨,相信大多数玩家很高兴看到打野军团的衰落。
丛林野区的历史
曾几何时,Dota2的丛林曾经是一个充满生气的地方。特定的版本向各路野区豪杰伸出了橄榄枝,而游走英雄则倍感压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线期。自那之后,丛林荒漠化(野区修改),以及寒铁钢爪与穷鬼盾的灭绝让野区成为了一个荒芜之地。
甚至曾有一个版本,丛林的树木每两分钟才刷新一次,这让地图的大部分区域都变得更加贫瘠,造访的价值也越来越低。自然,打野英雄也逐渐离我们远去,几近消失。打野道具不再便宜或具有性价比。即便是在最近的一个版本,前期的属性装也不足以有效地帮助你Farm野怪。
丛林之王
不过仍有一些英雄能在丛林站稳脚跟,然而这些英雄少之又少。传统意义上的野区英雄都具有某些形式的自我续航;先知不用自身承受野怪的攻击,而军团则是因为回血的被动。
这一点仍没有变化,数据显示,最成功的野区英雄有冥魂大帝、熊战士、水晶室女和谜团。然而即便在丛林称王,这些英雄的胜率也非常一般。冥魂大帝的胜率最高,打野的胜率仅有53.29%。只有七名英雄的打野胜率为正……其他全为负。
所以实际上,连数据统计都不认为打野是个很好的选择,而这不仅是因为版本或者热门英雄的原因,还是游戏机制导致的。现在来看,打野只是一种选择,但绝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ppy的打野Doom,或者绝活Chen。从历史上看,游戏版本并不会阻止某些队伍利用大招破解主流的打法战术。那职业比赛所反映的打野数据是否也一样呢?
职业比赛的打野
首先来看最重要的问题:有多少场职业比赛曾经出现过打野英雄?在统计的现行版本超过2200场比赛中,只有365场出现过专门的打野英雄。2(劣势路)-1-1-1的打法胜率甚至不足45%。而另一种打法,2(优势路)-1-1-1的胜率则高达60%。
由于至少有一种野区战术的胜率为正,那么这些数字有可能暗藏这样一个事实,即是说在特定情况下,选择一个打野英雄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职业比赛所选的英雄不一定和路人眼中的标准打野英雄——Puppey玩野区挂机骷髅王的概率甚至还不如Alliance重回巅峰的概率。
Icefrog想把野区定义成什么?
通常Icefrog的改动会间接地鼓励某种打法或者节奏。删除寒铁钢爪的本意是减弱劣势路的Farm速度,从而间接地削弱了二次打野。慢慢地,游戏的热点便从野区转移出来,随后我们便见到了游走英雄的崛起。
不过等到这一战术周期的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呢?之前的版本适合2-1-2,随后被3-1-1取代,再后来是游走辅助。而现在各路打法都有用武之地,似乎没有一种战术可以完全取代另一种。那么真正的问题是,下一个长周期会由何种战术所引领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