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
前线哥看到
2月14日出版的中国国防报上
宁夏中卫军分区
政治工作处原主任徐殿闯转文职了
转改文职
为因种种原因需退出现役的军人
开辟出新的道路
让矢志国防建设事业的人
有了新的选择
然而
转改文职
并非只是换身衣服那么简单
他们更需要面对的是
身份、职责、心理等方面的变化
个中滋味
只有亲历者自知
转眼
首批转改人员
进入文职战位已半年多
他们有哪些感悟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诉说
孔雀蓝和国防绿一样绚烂
——听4位文职战友谈变与不变
江苏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干事徐殿闯:
“真正干事的人并不过分纠结身份”
时光如流,我从宁夏转文职到江苏省军区工作已逾有半年。2018年5月底,我来省军区报到,遇到几名和我一样从外地转改回来的战友,得知我从原单位政治工作处主任岗位转改回来,大家表情里透着一丝惊讶。
战友们的惊讶,让我有些不自在。2018年8月,习主席对时代楷模王继才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后,在全国掀起学习热潮。王继才的事迹就发生在江苏,认真学习他们夫妇爱国守岛32年的事迹后,我被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深深震撼。我问自己,投身转改是为了什么?要怎么做?我是因为不舍军营,想要继续完成兵之初的信念,所以留下。投身转改就意味着要继续扛着责任和担当,过去的成绩和荣誉都已归零,只有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赶超才能在新岗位上有所作为。
转身是为了更好出发。现在,你问我值不值,我会告诉你一切值得,转改带来的变与不变都是收获。
23年军旅生涯,8000多个日夜,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情怀。从一个初中生、农家子弟,一步步成长为正团职军官,是部队培养了我。转改文职是国防事业的需要,必然要有人脱下戎装换个身份继续奋斗。如果都不愿意转改,军队战斗力如何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怎么提高?强军目标如何实现?新时代赋予文职人员新的职能使命,各项政策逐渐完善,每个人都像现役军人一样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文职岗位也会有所作为。
1600公里到200公里,变的是距离,不变的是责任。过去原单位在宁夏,距离江苏1600公里。每年回家次数有限,不能尽孝父母膝前,常伴妻儿左右,心中着实愧疚。现在回趟家只有200公里,待文职人员配备到位之后,不赶上大项任务、值班等情况,周末就能够正常休息。这得益于转改文职带来的红利,家国已兼顾,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担起责任往前冲。
从现役军人到文职人员,变的是身份、是环境,不变的是组织的关心支持。去年12月,我到老家办理落户手续。在排队领号时,我拿出原有的军官证试探地问工作人员“能不能走军人优先的通道?”“不好意思,您已经退役了,按照规定不能优先。”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刚开始我也曾因此而心存芥蒂。可半年来,单位领导同事工作上的帮带、在家属工作问题上各级领导的关心、住房优惠政策的支持,早已抵消了身份变化带来的不适应。身份带来的附加值是暂时的,干事的人并不过分纠结身份,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更是转改以来最大的收获和心态改变。转改就是要既换装也换脑。我相信,只要认真履职,一样能够找到穿军装时的感觉,受到同样的尊重。
河南新乡牧野区人武部政工科长张英波:
“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选择没错”
每到走留时,必有问讯人。最近和几位老战友交流,说话间大家绕不开的莫过于要不要转改,转改值不值等话题。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不能给他们答案,只好把这半年多的心路历程“曝光”供他们参考,自己也好查漏补缺。
2017年6月,由于编制体制调整,我面临走与留。是自主择业还是转改文职?我给自己算了笔账:职务正营、兵龄20年,转业到基层人武部,职务直接到天花板,工资可能和原来相差无几。自主择业我能做什么,一切也是未知。一时间,进退两难。
一次周末返营的车上,妻子忽然对我说:“心里不想离开部队,要不就转文职吧。”“为什么这么说?”“刚才军号响了,隔得那么远,声音很小,你却一直在侧耳听。”妻子的话点醒了我。个人账算得再清楚,也抵不过对军队军装的热爱。2018年2月,我向组织递交了转改文职申请。
经过申请、批复公示等一系列程序,3月我转改来到牧野区人武部政工科工作。投入工作后,我发现自己曾经了解的人武部早已“面目全非”,现在每天忙得团团转:上级有检查、通知,地方有会议;兵役登记、民兵整组、军民融合、优抚慰问等事项,需要逐一落实;工作具体责任到人,标准更严更实。
人武部怎么和部队一样忙?党小组会上的集中讨论,解开了我的困惑。人武部作为沟通部队和地方的桥梁,“面向三军,服务打赢”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要。从来为武少安闲。军队的性质,强军改革的进程、军人天然的使命都决定着要想做好每项工作就要以时不我待,敬业奉献的精神去拼。思想疙瘩解开了,工作方向也就更明确了。
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到身边人对我转改的不解甚至同情,我也曾有过怀疑。现在,转改半年多,我想说转改值得。
2018年征兵工作中,我遇到一个害怕部队太苦而不敢报名的大学生。我把自己在部队的经历讲给他,鼓励他试试。听了我的讲述,他的眼神亮了,告诉我他不想以后后悔。虽然不能够冲锋在前,但做好每一次征兵宣传,选送好每一个优质兵员也是换种方式为国防事业助力。如果当初离开,恐怕没有机会参与这项工作。
任职后不久,人武部受领任务保障演训部队过境。因为了解部队需要,部里指派由我协调地方资源,严格落实协调饮食、住宿、车辆维修、村庄交通保障、不易通行路段标示等细节问题,顺利保障了演训部队通过。队伍经过时,一位上校向我敬礼。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选择没错,我为自己自豪。
回顾转改以来的经历,文职并不像一些人所言没有盼头,在我看来它反而更有“嚼头”。“学问贵精专”,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摆正工作态度、放下原来的身份意识,主动作为必然能够在改革强军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发挥光与热。文职虽不是现役军人,但履职履责的意识早已经融入了血脉。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敬业奉献的追求。
山西省潞城市人武部政工科干事申江森:
“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转文职会有什么变化?没转改之前,我觉得就是换个岗位需要适应新环境。转改后才明白,最难面对的不是环境的变化,而是对自己的再认知和重塑。
2018年6月,我到人武部报到,正好赶上“民兵整组工作规范现场会”。清晰明确的流程、规范有序的训练,让我对后备力量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演练间隙,一位民兵问我:“武装工作到底是什么?”面对他,我哑口无言,在人武部的第一场“考试”我得了不及格。
7月,人武部组织基干民兵群众性岗位练兵比武竞赛活动。在原单位我曾多次组训,于是主动请缨。活动中,我认真组织训练,在一些课目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组织实弹射击训练时,我把训练重点放在精度射击上,没有扎实抓基础训练,导致最终成绩不理想。部长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民兵训练,抓好基础才能更好提升质效。只讲理论上的可行,忽略民兵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的实际,只会事倍功半。”
年末,写总结时回想起这两次的“考试”失利,我不禁庆幸。正是最开始的失利,让我找准了自己的短板弱项、改变了我对武装工作的认识。文职是专职,要从“新兵”开始,国防动员等武装工作是国防大厦的基础,作为专职人员要学得还很多。你要是问我不变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和大多数选择转文职的人一样:因为不舍军队军装,所以留下。既然选择了留下,就要时刻怀着与强军同行的信念,扑下身子干好本职。就像诗人说的: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李绍尉:
“现在,我最关注的是自己的‘职业水准’”
转改文职,一切在变与不变中交错。还是熟悉的业务,熟识的战友;只是绿军装换成了孔雀蓝文职服装;只是正营职改成了文职科级正职;只是军人身份证换回了普通居民身份证,家庭户口本上加上了含有我个人信息的一页,服兵役情况里备注着“退出现役”。
2018年春节后,我主动提交了转改文职申请。2018年4月,因为工作任务需要,我被临时抽调到军分区现岗位。相对人武部,军分区工作节奏更快、标准也更高。不管是现役还是文职,标准是同样的。我脑子里也就一个想法“只要还在部队一天,工作标准一点都不能降。”从参与保障吉林省“传承红色基因,争当时代新人”活动到组织理论学习;协调传递人武部与军分区之间的信息沟通,日常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都需要去认真核实,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短板。
在军分区工作一段时间后,2018年5月,我被推荐到报社学习。在那里,通过一篇篇稿件我看到了更多官兵、文职人员、退役士兵的优秀事迹,深感于他们在各自岗位上贡献力量的热情,在改革强军中扛着使命往前冲的担当;也学习了各地促进军地融合、脱贫攻坚的一些做法,想着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活学活用。8月份,学习结束后我回到军分区,接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担任军分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联络员。作为联络员,既要将村里面临的现实难题形成材料上报军分区,也要在工作中提供好点子。在与扶贫干部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村里环境卫生差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想到之前其他地方建立“爱心超市”的做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用,我建议也可以在当地实行。得到领导肯定后,村里建起了“爱心超市”。只要积极维护村容村貌,参与义务卫生劳动就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凭积分可到超市换取米面油等生活日用品。当地群众说,“刚开始就是想用积分换东西,看到村里环境变好了,我们心里也舒坦。现在说到劳动就是不能换东西,也愿意去。”
如今正值年初,回顾转改的半年,我发现和现役时相比,自己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现役时,此刻我可能正在和战友讨论进退走留,为个人晋升成长而苦恼,而现在我最关注的是自己的“职业水准”。从为个人前程担忧到全心考虑工作,绕不开的还是责任二字,这是源于本领的恐慌。面临新使命和职责,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文职岗位相对更加稳定,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就是我对强军改革最真挚的回应。
迈过心理这道坎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说:“改革会把既有矛盾完全呈现出来。这种矛盾,不仅是集体的矛盾,制度的矛盾,有时也是自己内心的矛盾。”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需要一部分人脱下军装,投身转改行列。是换个岗位继续谋事创业,还是转业回到地方,对于军人来说都是艰难的选择。“观操守在利害时”,面对个人利益得失,能否保持兵之初的信仰,坚定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继续贡献热血的信念,成为摆在新时代革命军人面前的时代考题。
远飞者先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对于改革洪流中的个人而言,转改是挑战,更是成长。沉湎于过去的功劳簿,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更需要有除旧布新的勇气。在新的岗位上,摆正对身份转变的态度,做好重塑能力的准备才是应有之义。转改必然会伴着阵痛,可能是因为跨岗位跨专业转改而需要从头学习的考验,也可能是身份变化带来的失落甚至不适应。但只有保持“不日进者则日退”的紧迫感,才能在新的岗位尽快换羽新生。
任前路横亘激流险滩,以身铸器未有穷期。转改变的是身份,是岗位,但不变的是选择就要担当的初心。这个初心是“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的履职底色,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境界,更是直面转改换装更要换脑换心的自我要求和勇气。
从来为武少安闲,选择了投身转改,就要先迈过自己心理上的这道坎,跨过去就是凤凰涅槃。坚持强军兴军的信念,敬业奉献的誓言和有责有为的担当,必然会在改革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足迹,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者:郭 琦
监 制 | 吴 迪
主 编 | 王军华
编 辑 | 吴荣鑫 彭 强
刊 期 | 2058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