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左肩骨骨折,先给他上肢固定!”
6月17日深夜,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中医医院彻夜灯火通明。当天22时55分,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剧烈的晃动过后,多处房屋受损、倒塌,人们纷纷前往空旷地带避灾,伤者陆续被送往医院。
长宁县中医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转移安置住院病人,收治地震伤员,同时抽调技术骨干成立救援队,前往受灾区域。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也接到救援通知,连夜赶赴灾区。
一场中医人向灾区“逆行”的星夜救援,就此展开。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救援队正在长宁县中医医院开展伤员救治工作。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供图
紧急动员 灾情就是命令
四川长宁地震的消息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6月17日23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微信工作交流群里,消息闪烁不停。“各部门加强应急准备,注意安全。”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第一时间部署,要求各部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备齐救援物资,随时待命前往震区救援。
经历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和九寨沟地震等医疗救援工作,四川中医药系统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救灾响应机制。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时间派专人参与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工作,随时协调抗震救援;就近派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赶赴灾区直接参与救援;密切保持与宜宾市中医药管理局、长宁县、珙县卫生健康局,长宁县、珙县中医医院联系,做好应急支援、转运病员准备;成立了省骨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等5家局属医院作为地震救援第一梯队,绵阳市中医院等14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为救援第二梯队,人员、药械、生活物资、车辆集结到位进入临战状态;长宁县中医医院派救护车到受灾乡镇,参与救治伤员。
同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了《关于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中医药应急救援情况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迅即回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受灾群众和前线参与救灾的中医院同志表示慰问,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迅速应急响应,及时部署救援表示肯定,并要求四川局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全力做好震区伤员救治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将提供国家层面应急支援。
星夜救援 中医人在行动
6月18日凌晨2时48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程健强等一行6人乘坐急救车前往长宁县,他们随身携带着常用急救用品,心情焦急又忐忑。此时的宜宾刚下过小雨,路面湿滑,余震不断,驰援路上充满未知。每个队员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为尽快赶到灾区参与救援,司机陈世灏开足了马力,仅用了1个小时零5分钟,救援队就赶到了长宁县中医医院。没有寒暄,没有休息,救援队一下车就与长宁县中医医院方面对接,迅速前往病房查看患者伤情,投入救灾工作。
“现场伤员主要以外伤、骨折为主,包括软组织损伤,头皮外伤、皮肤挫裂伤、复合型损伤等。”在现场参与救援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韦章超告诉记者,“中医骨科处理手法多样,在骨折、骨伤众多的地震救援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18日清晨5时,救援队又前往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长宁安宁分院,为14名伤员进行诊治,为他们消毒、清创、包扎、固定小夹板等。
天亮后,消防官兵和群众的救援进度加快,运往医院的伤员开始增加,长宁县中医医院进入全员无休的紧急状态。18日上午8点半,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代表省委省政府到宜宾长宁地震灾区现场看望慰问伤员及救援队员,在了解了相关紧急救治情况后,尹力要求医院救援队伍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力救治灾区群众。
“我们根据第一批救援队员的反馈,分析灾区的主要病种和需要的药物,决定派出第二批救援队。”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院长杨思进告诉记者,“考虑到前线伤员伤情,我们除了调拨纱布绷带、过氧化氢溶液、聚维酮碘溶液等外伤常用物品药品外,还调拨了筋骨伤喷雾剂、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芩黄散瘀止痛酒、上感颗粒、杏杷止咳颗粒等中药院内制剂和荆芥、牡丹皮等免煎中药,用以帮助患者活血通瘀、散瘀止痛、防感止咳。”
18日上午10点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罗婧等一行7人组成第二批救援队,驾驶120急救车和流动中药车,带着价值14万余元的中药制剂、针灸针、救援应急物资等赶赴灾区驰援。目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救援队正在长宁县中医医院为伤者开展小夹板固定伤肢、针灸镇痛等中医药特色治疗。
目前,救援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18日20时40分,四川省骨科医院应急救援队正式出发。按照预案,第一批救援队由骨伤专家熊小明、急诊科谢正虎以及足踝1科、下肢科、脊柱科专家,手术专科护士、医务处应急管理人员等组成,随行携带了大量中医骨伤专科特色药品。21时,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二科张德来,护理部急危重症科刘婧等5人组成应急医疗队从医院出发,赴灾区展开医疗救援。
截至18日20时,长宁县中医医院共收治伤员64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