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剧
吉剧是吉林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各地以及辽宁、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区。它是在建国后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剧种,因其诞生于吉林省的省会长春而得名。
1959年初,吉林省在东北二人转曲艺形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吉剧。
随后建立了吉林省吉剧团,进行新剧种的实验工作,提出“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从1959年至今,成为省内外群众喜爱的剧种,现已发展到15个吉剧团。吉剧共创作改编和排练演出了近二百个大、中、小剧目,吉剧的代表性剧目有《蓝河怨》、《桃李梅》、《包公赔情》、《燕青卖线》、《搬窑》以及《江姐》、《雨夜送粮》等。其中《包公赔情》、《燕青卖线》和《桃李梅》,于1980年先后摄制成影片。
在行当上,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在音乐唱腔上,吉剧以二人转的主要曲牌〔文咳咳〕、〔武咳咳〕、〔红柳子〕、〔三节板〕、〔哭糜子〕、〔穷生调〕等为原始基调。吉剧的伴奏乐器以二人转的板胡、唢呐为主,并在东北管的基础上,创造了善于抒情的吉剧喉管,还把古筝搬进吉剧的乐队。
吉剧的表演也以二人转为基础,在吸收其它东北地区民间表演艺术并借鉴京剧、评剧等剧种的表演手段上逐步形成。吉剧脚色行当的体制与沿革分生、旦、净、丑四类,各在二人转上、下装的基础上借鉴京剧行当体制而形成。生行主要有老生和小生,八十年代前后,又在个别的剧目里尝试了武生行的建立。旦行则主要指花旦、闺门旦、青衣、彩旦和老旦。在个别剧目里曾试验性地创造了武旦行当。净行指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丑行分文丑与武丑。但他们之间并无严格界限,表演上没有严格的程式束缚。
早晨7点
如果你也对东北民俗感兴趣
文字来源:吉林乡村广播
图片来源:吉林乡村广播综合辽源日报 长春晚报整理
音频来源:吉林乡村广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