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名校申请中,对于特长与短板孰轻孰重一直有争论。是水平均衡、无明显短板最重要?还是有特长项最重要?
其实无论是不是名校,大学都希望录取的学生综合素质在一定水平上并且具有特长。尽管从概念上来说,所谓“特长”是和“均衡发展”概念相悖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两者能够找到平衡点。这里指的“均衡发展”具体概念是,学术成绩,标化考试,课外活动等方面都能在一定(平均)的水平之上,并不是说每个方面都要“完美”。
“没有特长”可能会使你成为一个对名校而言的“边缘人”。顶尖大学更多地关注那些有特长的“明星学生”,因此,证明你能在某一领域里取得一定的成绩,是你申请所需要传达的讯息。
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特长
特长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你自己的兴趣,是需要持久的努力、专注、自律和热情才能成长起来的。大学想要看到的特长是一些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一些实现起来不容易,能让你在一大群的学生当中脱颖而出的东西。
也许你会觉得:“我根本不可能达到那样独特又引人注目的成就”。如果因此不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那么就太可惜了。不要因为害怕自己的能力有限而满足于现状。
没有特长
录取等于豪赌
你可能经常听人谈起常春藤盟校或者其他顶级大学的录取“就是一场豪赌”,“完全就是随机的”,“接受你的结果然后move on”…然而真相其实是:录取确实是场豪赌,但仅仅是对于那些没有特长,或者特长平平的学生来说。
举个例子:哈佛大学今年录取了1962名学生,录取率不到5%,有42749名申请者。5%的概率听起来确实很低。但是大学录取与随机地中彩票还是有差,并不是所有申请者都是一样5%的录取概率。
事实是,每一个申请者的录取概率都不一样。如果是个真正的“明星级学生”,那么被录取的概率大概会超过80%;而如果你的实力不强,那概率可能接近于零。因为名校不愿意错过下一个海明威或者扎克伯格。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先评估一下自己的特长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上?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作品/荣誉/成果能够来支持自己的特长,并且具有说服力的东西,那么这点在大学申请中才能真正让你获得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国际性的奖项,学科研究成果等。当然还是要强调,录取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你认为有绝对优势的学生被名校录取完全归于该优势,那就以偏概全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往往这类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不会太差。
如果你的特长没有达到这样的绝对优势,并且在申请前可能也实现不了,那么你需要最的应该是让自己均衡发展。如果还存在有方面是弱的,那么被名校看中几率也就更低了。
一个突出的特长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申请者,有的时候要专注于一方面,你就势必要在其他方面妥协。一个方向上走得越深,就越能弥补其他方向的不足。你走得越浅,就需要用“均衡”来弥补深度上的不足。可是,你越是“均衡”,你的录取概率可能变小,拿捏把握好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有兴趣与特长,请尽情发挥,不要设限,不要轻易满足现状!
有些同学会担心自己的特长太过普通,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快报君在这里举一个例子:
一位被常青藤大学录取的小城女孩,在读大学前弹了十多年钢琴,没有一天间断。虽然小学时便过了钢琴十级,但她弹琴绝不是为了单纯的练技巧拿证书。钢琴是她传递善意和帮助别人的媒介,尤其是弱势人士。
初一时的每个周末,她都会请邻居家的盲人大伯来家听自己弹琴。没多久,大伯又介绍了他的盲友一起来女孩家听琴。从一开始的两三人逐渐变成十多人。女孩手指间流淌的钢琴曲让盲人们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后来,“为盲人弹琴”的女孩在她的小城连开数场小型独奏音乐会,免费让盲人和其他残障人士入场欣赏。再后来,女孩拓展了她的“公益产品线”,除弹钢琴外,还组织几位同学拉小提琴、手风琴和二胡,甚至为盲人们同声解说好莱坞电影。
女孩将这段经历写成了大学申请文书,感动了招生办的官员们。
上大学后,女孩坚持在回国的假期里为盲友们弹琴。她说,会一直这么做下去,因为“给他们弹琴,我也很高兴。这早就成了一个习惯。”
特长就是弹钢琴,活动也是弹钢琴。就算如此普通,一样可以脱颖而出。
如何找到与发挥自己的特长?
事实上,很多学生都在不同的领域里有所特长和成绩,所以你也可以是他们中的一个。但毫无疑问,这需要集中力、自律、能力和热情。同时,实际上也没你想的那么需要依靠纯粹的天赋。社会往往过分地重视人的聪明才智,反而忽略了决心和勤奋的作用。很多人的出色成就是凭借绝对的意志力和改变自己的方式来获得的。
你该怎么做来使“特长”为自己加分?
- 重新安排你的时间,重点分配在发展你的优势上。为此你将会面对挑战,这需要用专注和勤奋去克服。
- 大胆设想。你热衷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你会怎么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
- 剔除生活对你无益的枝枝叶叶,比如你不需要上的课程,对申请没有价值的课外活动,以及一些其他琐碎无意义的事情。
具体实施可以分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大胆设想,什么可以是你的特长?
花一点时间重拾你的目标或雄心壮志,不要去考虑生活或学习中要面对的那些限制。
举几个例子:
- 你是否喜欢特定的科目,比如科学或者人文类?
找一找有什么你能拿到好名次的国家级竞赛。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你在这类竞赛取得优胜,然后努力迎接挑战。
科学类的话,有著名的奥林匹克竞赛,也有国内科学省市级的科学比赛,科学奥林匹克等等。人文学科的话,也有很多竞赛可以选择,像是演讲、辩论、写作、散文、诗歌等等。
- 热衷于某项特别的事业?
试着去成立一个社团俱乐部或NGO吧。用你知道的一切方式去提高醒目的知名度,比如利用社会媒体和众筹网站。
- 是否有某种爱好?
想想看你能怎么把爱好提升到具有影响力的水准。能不能展现你在这项爱好上的专业性和深度、再设法取得认证?能不能把你的这份兴趣爱好散播给其他人、试着做他们的指导?
当然,最关键的是你要取得一些有意义的成就。不是说随便建一个视频频道就可以了——至少也要得到100000个订阅吧。不是随便一个平凡无奇的App就可以了——要让它进App Store前100的排行榜。
第二步:你的时间都浪费在什么上了?
很多情况下,你很有可能正在把大把时间浪费你不喜欢、对你申请大学也无益的事情上。如果你能把那些事情踢出你的生活,你就会多出大量的空闲时间了。这里列几个也许是主要“浪费”学生时间的罪魁祸首,比如:
- 不适合你的课
一些在课程成绩上“追求完美”的申请者一年内可能会修了10门AP课程。于是要每天花上5-6个小时受到各种作业煎熬,并且会认为10门AP课程总比8门要好。可实际上并不如此。
课程也有所谓的“边际递减效应”,意味着你每多修一门AP课程,这门课对你申请的附加价值就越低。从一门AP课程也不修,到修一门,这一门课的价值显然很高。和1门相比,2门也好很多。然而8门和7门相比就差别不大了。
- 无益的课外活动
有很多的课外活动看起来占了你很多时间,但实际上对你的申请加分实在有限。比如以下情况:
1)很多人都参与的志愿者活动。许多学生每年花上上百个小时在志愿者活动上,比如在养老院慰问老人,你本身并没有投入任何新鲜的想法,因此你也不能从中受益。
2)你所做的事情平凡无奇。即使不是你,换了别人也能轻松完成的事情,还不足以增加你申请的竞争力。
3)你不是活动领袖。普通成员可以说是毫无特点。想想,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有着和你一样的经历。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热情的重要性。
“发展一个特长”通常听上去很像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严格要求所致,因为父母总是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一件你不喜欢的事,做得再努力也不会走得很远。所以,对孩子自身来说,要去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另外,通常顶尖名校的招生官都很擅长识破学生是否只是为了让申请更好看才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
所以不要只想着怎么才能申上耶鲁或普林斯顿。那只是一个方向。你应该考虑怎样才能在你感兴趣的领域做一些很棒的事——如果能做到,那么进入斯坦福大学也只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