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上海,晴缨)讯,7月30日16时12分,《哪吒之魔童降世》破10亿票房。
无论是中国电影,还是国漫,《哪吒》拿下的这10亿票房在“信心比黄金重要”的影视市场都有强心针的作用。这不仅是2019年暑期档第一个跨入10亿俱乐部的电影,也是国产动画最高票房纪录的电影创造者。
在这场票房盛宴中,其背后的制作出品方光线传媒目前无疑是最大赢家。财联社统计发现,光线传媒股价自7月13日点映以来累计上涨19.78%,且公司来源于《哪吒》的营业收入已确定有2亿左右。
爆款电影对于影视公司有短线催化作用已不再神秘,从北京文化的例子来看,爆款电影带来业绩的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利好兑现,就是资金“出货”之时。
天时地利人和铸就10亿票房
《哪吒》的火爆,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2019年暑期档的冷淡。
7月以来,多部等备受关注的暑期档电影,因“技术原因”和“市场因素”相继撤档改档。
撤档风波下,能力挽狂澜的希望就寄托在《银河补习班》身上,其共拿下9500万的点映票房,一度被看作是2019年的《我不是药神》,有望再创票房神话。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银河补习班》正式上映后票房便高开低走,口碑极其分化,票房的预期也从20亿降至9.56亿。
可以说,《哪吒》上映同期,并没有“能打”的电影与之抗衡。
地利则是《哪吒》点映策略的成功。作为一部前期知名度不高的动画电影,《哪吒》聪明地利用了点映为影片造势,积累人气。同时,在营销上,巧妙借力cp文化,在社交网络引起广泛热议。
最后说的人和,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哪吒》本身就是一部高质量的电影。
财联社注意到,截至目前,《哪吒》豆瓣评分高达8.7分,近34万人评价,好于91%的动画片和喜剧片。
在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发布的一篇对话《哪吒》导演的文章中,《哪吒》导演饺子透露称,外包公司接了《哪吒》后,动画师、特效师离职率陡然升高,因为“要求特别高,特别啰嗦,受到的挫败感特别大”,甚至有人换了两家公司接的都是同一个特效“申公豹”。
不难猜想,正是因制作水准的严格要求,点映之后,才有那么多影迷自发形成自来水在社交网络上推荐《哪吒》。
如果影片自身质量不过硬,再没有竞争,再好的营销策略都不会创下《哪吒》10亿票房的奇迹。
光线传媒业绩能否打翻身仗?
公开资料显示,《哪吒》是由光线影业、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十月文化等公司出品,光线影业发行。其中,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还是光线传媒旗下专攻动画板块的影视公司。
7月30日午间,光线传媒公告称,截至2019年7月29日,《哪吒》票房为8.99亿元,公司来源于《哪吒》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2.03亿元至2.43亿元。以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光线传媒参与《哪吒》票房分成比例约为22.58%-27%。
因此,不少人士认为光线传媒将成为最大赢家。受《哪吒》票房影响,近来,光线传媒股价也是涨势如虹。
财联社注意到,《哪吒》点映期间(7月13日-25日),光线传媒股价累计涨幅高达20.75%。
正式上映当天,即7月26日,光线传媒股价却大跌5.73%。
经过上一个周末口碑和票房的发酵,光线传媒股价再次上涨。7月29日,光线传媒一度创2018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截至7月30日收盘,光线传媒再涨3.1%,报8.66元。
不难看出,点映期间,即有资金埋伏光线传媒,正式上映后,一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目前,资金又在“蠢蠢欲动”,可《哪吒》究竟能否帮助光线传媒打一个漂亮的业绩翻身仗?
光线传媒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公司营收14.92亿元,同比下滑19.09%;净利润13.73亿元,同比下滑68.47%;扣非净利润-2.85亿元,同比下滑161.73%。
2019年上半年,光线传媒预计公司盈利8500万元至1.05亿元,上年同期21.0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5.02%至95.97%。光线传媒称,上半年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电影成本有所上升、电视剧业务利润小幅下降等。
财联社查询资料发现,2019年上半年光线传媒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报告期票房的影片共七部,包括《疯狂的外星人》、《雪暴》、《千与千寻》等,其总票房为28.16亿元。
按照猫眼最新的票房预期来看,《哪吒》票房将达34.31亿。如果预期实现,那么这一票房将超过光线窜门上半年7部影片票房总和,光线传媒最终可获得营收将大致在7.5亿元-9.3亿元之间,这将超过光线传媒2018年全年营收的一半,接近2019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
从这个角度而言,《哪吒》对于光线传媒而言的确是一部远超预期的爆款电影。但从北京文化与《战狼2》、《我不是药神》和《流浪地球》的例子来看,爆款电影带来业绩的增长,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利好兑现,就是资金“出货”之时。
而且长远来看,动漫电影现阶段对光线传媒业绩进行持续支持还为时尚早。
近年来,光线传媒在动漫电影领域动作不断,已经投资了相当数量的动漫业内的上下游公司,先后投资发行了《大鱼海棠》、《大护法》、《熊出没》等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在业界形有一定的口碑。
不过,动画电影作为独立的内容品类,其制作周期无疑是较为漫长的,成本也十分高昂(国内一部动画电影成本大约为2000万人民币),这使得资本希望看见的快速变现无法成为易事。一旦票房遇冷,赔本买卖是经常有的事情。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票房收入在千万以下的动画电影数量高达70部,占比46.7%。
撇开业绩支撑,《哪吒》的成功还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其证明国漫还大有可为。虽然几乎在每一部口碑较好国漫作品的报道中,“国漫复兴”这个概念都会出现,但口碑与票房齐齐叫好的现象级作品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