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天津站《精卫填海》油画 孙立伟 摄
关于“精卫填海”的动人传说可谓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天津,走进天津火车站,抬头仰望,旅客们就能见到津门老画家秦征在1988年带领几位年轻画家共同完成的穹顶油画《精卫填海》;天津歌舞剧院排演的芭蕾舞剧《精卫》,自2002年率先在全国搬上艺术舞台并久演不衰,至今已成剧院一部经典保留剧目;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谷景观雕塑《精卫填海》,向每一位到访者讲述着这段神话故事……可歌可泣的精卫鸟,已经艺术化地融入到天津这座沿海城市的发展脉动中。
昨天,本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81岁高龄的专家罗澍伟和青年学者、民俗专家由国庆。听他们讲述关于“精卫填海”的历史起源、与天津的渊源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精卫填海”源于《山海经》中的一则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精卫原本是炎帝很喜爱的女儿,有一天,这女娃到东海去玩,岂料突遇风暴,女娃被大海吞灭后化作神鸟精卫。茫茫大海之上,精卫鸟日复一日地一次又一次从山上衔来石子、树枝投进大海,希望把大海填平,善良的愿望、锲而不舍的精神、宏伟的志向都为人们所敬仰。更有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所写:“精卫衔微木,将以之填沧海”,赞扬了精卫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精神。
罗澍伟介绍说:“精卫填海是一个美好的传说故事。在古代对海的划分是不精确的,将大陆以东的海洋统称为东海,包含了渤海湾。因此这个传说的起源,跟天津是有关联的。天津火车站的著名巨幅穹顶油画《精卫填海》,就是对精卫鸟艺术化、形象化的文艺创作。”
由国庆认为,天津火车站的穹顶油画《精卫填海》诠释了“意志坚定、锲而不舍、自强不息、期盼美好”的精卫精神。“时至今日,南来北往的旅客途经天津站,都能够看到这幅震撼人心的穹顶油画巨制,女神精卫婀娜多姿、长发飘逸、背生双翼、呼风唤雨,她劈开厚厚的云雾,奋力将无数碎石抛入大海,生动展现出中华民族移山填海的雄浑气魄。”
罗澍伟、由国庆两位专家共同指出,天津设卫建城600多年,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演变过程。天津曾为黄河故道,退海之地,于是便有了历代所相传的天津之地由精卫填海而来的说法。由国庆还特别提到,海洋文明在天津有着悠久的历史。大量的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随着海岸线逐渐退缩,泥沙淤积,造就了天津退海之地,天津市区露出海底成陆,形成天津人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平原。在战国时代,天津市区已有先民辛勤劳作,休养生息,天津先民对大海无不抱有深深情感与依赖。
罗澍伟表示,随着时代的变迁,精卫鸟这个流传于民间的文化形象,寄托着百姓对城市家园建设的美好期许,这正是塑造精卫精神的根本意义所在。“小小的精卫鸟,不轻视一根树枝,一片树叶,以弱小的身躯,将茫茫大海填补起来筑成家园。这与天津卫的源起、一代一代天津人以无穷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将沧海变桑田的城市性格非常符合。应该说,精卫鸟就是天津人的偶像,精卫精神就是天津的城市精神。作为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百姓,我们应该从个人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一点一滴做好身边事情,讲好精卫故事,凝聚社会正气,焕发创造活力,塑造城市精神。”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