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和劳动力流动障碍导致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偏低约3-5 个百分点。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陆铭教授、钟粤俊博士,以及复旦大学奚锡灿助理教授最新的研究《受抑制的服务业—从人口空间分布看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他们的测算表明,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和劳动力流动障碍导致中国城市服务业在GDP 和就业中的占比偏低3-5 个百分点。他们的研究指出,将人口导向人口密度较低的农村和小城市,以及城市面积快速扩张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关统计事实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经济资源遵循从农业向制造业转移、并最终向服务业转移的规律。与发达国家历史上相似发展水平时期相比,中国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严重偏低,无论是就业占比还是附加值占比都要相差十个百分点以上。
其次,近年来,中国的城市人口密度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与一系列引导人口空间布局的政策有关。第一,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人口流动障碍,尤其是农村户籍外来移民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受到差别待遇,增加了劳动力流动成本。第二,严格控制高人口密度的大型城市的人口流入。第三,城市面积过快的扩张,也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快速下降(见下图绿色的虚线)。
然而,由于服务业的不可贸易性,需要面对面进行生产和消费,人口密度对其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后工业化时期,中国服务业的比重(包括就业、增加值和消费)上升,经济将从可贸易向不可贸易结构转变,而政策引导之下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却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出现下降趋势。一方面,对于城市人口的限制以及对于农村农业的各种扶持政策,导致过多劳动力滞留在生产率相对更低的农村和农业部门,扩大城乡收入、消费差异。
另一方面,在城市之间,通常大城市的服务业占比更高。因此,上述所反映的中国服务业发展偏低,可能是阻碍人口向较高人口密度的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转移的制度障碍所致。
城乡人口流动障碍除了通过影响人口空间分布进而影响服务业发展之外,还会抑制已经进入到城市的农村移民的服务消费。城市外来移民社会保障不足,并且可能在中年之后回到户口所在地,从而收入大幅度下降,因此,他们将大幅度降低消费,尤其是服务业消费。本研究也发现,在外来移民占比越大的城市(反应劳动力流动障碍越大),人口密度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将被削弱。
基于中国服务业占比偏低的事实,本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人口密度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实证回归分析部分的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人口密度显著的促进服务业发展,且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其次,本文检验了人口流动障碍如何影响人口密度和服务业发展的关系。最后,通过反事实测算表明,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和劳动力流动障碍导致中国城市服务业在GDP和就业中的占比偏低3-5个百分点。
结论与建议:
基于中国服务业占比偏低大约10 个百分点的事实,我们发现,人口密度显著促进服务业发展,且劳动力流动障碍削弱了人口密度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人口密度低不利于居民增加服务消费。通过测算,我们发现城市人口密度下降和劳动力流动障碍导致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偏低约3-5 个百分点。
对应于本研究的制度背景,我们可以得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三个政策含义:第一,减少用行政干预手段将人口引导到低人口密度地区;第二,积极响应户籍制度改革,帮助移民融入所在城市,尤其是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第三,适当减缓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供应,尤其是低人口密度的中小城市和人口流出地,人口负增长地区甚至应该减少城市建设用地。
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经济政策的制定既需要基于科学的依据,也需要考虑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避免顾此失彼。长期以来,中国的政策制定不够重视空间因素对于经济结构的影响。
本研究说明,人口向城市(特别是高人口密度的大城市)集聚和服务业占比逐步提高是有关联的两个现象,体现了人口密度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主观认为人口集聚的趋势是不好的,从而试图用行政干预手段来改变这个趋势,结果可能导致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2019年7月18日《劳动观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