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全国票房(含服务费)止步311.7亿,同比微降2.6%。如果这一趋势延续到下半年,2019年可能成为自院线制改革以来第一个大盘同比下降的年份。作为电影行业从业者,老编深表忧虑。
今年的电影市场没有消停过。从春节票价大涨引发讨论,到复联首映的超高票价争议,超高服务费导致监管部门出手,再到最近一些影片的改名撤档风波,电影市场的风雨飘摇,让人揪心不已。
不少从业者都在各种渠道发表对今年电影市场的看法,有忧心忡忡的,有信心满满的,有想方设法分析衰退原因的,有绞尽脑汁提供解决方案的。在这个市场由盛转衰的拐点,貌似每个人都淡定不下来。
2018年的年报中,老编对今年的大盘做了不负责任的预测,原文是这样的:
如果一定要预测的话,2019年的票房可能会维持在2018年的水平,甚至小幅下降。主要因为以下四个方面:
- 银幕数的增长可能不能维持前几年的速度,2019年新增的银幕数可能会降到8000块以下。
- 影片的匮乏会成为票房增长最大的掣肘,明年国产片产量可能会下降。
- 热门档期市场的爆发力明显减弱。
- 第三方从市场助推者变成市场收割者,观影人次增长最重要的助推器没了,移动支付的红利也基本释放完毕,暂时看不到新的增长引擎。
结果被老编不幸言中,但是几个原因找得对不对呢?我们不妨细细看来。
一、新增银幕明显减少
公开渠道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有票房产出的影院9766家,银幕56875张。到了2018年下半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10270家和60607张。即,2018年下半年,影院数和银幕数的绝对增加值分别为441家和3732张。
2019年上半年,有票房产出的影院数达10773家,银幕数达64099张。半年时间里,影院数增加了463家,银幕数增加了3492张。而2018年上半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增加影院594家,增加银幕数4369张。
也就是说,同比去年上半年,影院数的增加值减少了131家,降幅22%,银幕数的增加值减少了637张,降幅15%;环比去年下半年,影院数的增加值多了21家,增幅5%,但银幕数减少了240张,降幅6%。
2018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新增银幕数的比例为1.17:1,按此估算,今年下半年可能还会增加约3000张银幕,全年新增银幕数约为7400张,比老编预估的新增8000张更不乐观。如果单纯从新开影院的口径看,上半年新开了716家影院,银幕数共4548张。
2018年上半年新开了819家影院,合计银幕数4955张。按类似的逻辑估算,2019年纯新开影院的银幕数将为8600张,比2018年少了800张。无论如何,今年新增银幕数明显减少应该是板上钉钉的。
二、影片数量不降反增
2019年上半年上映的新片总数为242部(不含6月30日后上映但有提前点映的影片),而2018年上半年新片总数为224部(同样不含提前点映的影片),从国产片(含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主导的合拍片)数量看,2019年上半年上映新片173部,比2018年上半年多了14部。
无论是新片总数还是国产新片总数,2019年上半年不降反涨。去年下半年补税风波后,行内普遍认为国产片数量会减少,目前看来该影响还没有显现。这应该是影片制作周期较长造成的,新片减少现象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更多地体现。
从票房表现看,今年上半年国产新片共产生票房约151亿,占总票房的48.4%。去年上半年国产新片则产出了164.7亿票房,占总票房的51.4%。国产新片的整体表现略低于去年上半年,但差距并不明显。
从单片票房看,今年上半年10亿以上国产片共3部,票房85.7亿;1-10亿国产片14部,票房56.6亿;500万以下国产片高达122部。去年上半年,10亿以上国产片共4部,票房106.5亿;1-10亿国产片11部,票房47.1亿;500万以下国产片115部。
无论是从头部影片的数量和票房表现,还是尾部影片的数量看。今年上半年国产片的整体表现虽然略逊于去年,但没有明显的差距。今年国产片似乎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孱弱,也许最近两个月进口片过于亮眼的表现误导了我们。
三、热门档期表现不一
要比较档期内的票房表现,首先要明确规定档期的范围。方便起见,对上半年的档期进行如下定义:
元旦档:1月1日-3日
春节档: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
情人节档:2月14日当天
清明档:清明假期3天
五一档:5月1日-3日
端午档:端午假期3天
按此定义,近三年这些档期的票房和人次表现如下表:
如果我们用档期的票房总量和票房同比增幅来共同衡量档期的爆发力,从上表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几个重要档期的表现并无规律。元旦档和端午档表现不佳,情节人和五一档表现优异。最重要的春节档,票房总量持平,但同比增幅明显下滑,可以视为爆发力不如从前。
老编认为,除了春节档和暑期档外,其他所谓档期的票房表现都是受上映影片左右的,档期本身对票房而言并没有什么价值。只有春节和暑期这两个档期本身总能吸引大量大片上映,也总能有影片在这两个档期取得不错的票房表现。
如果硬要对比,今年上半年除春季档外的其他时期票房表现与去年是差不多的,去年上半年大盘能取得同比增长主要是春节档的贡献。今年春节档未能依旧这么幸运,上半年就只能落得衰退收场了。
四、第三方的影响难以评估
2019年上半年观影人次止步8.1亿,去年同期则高达9亿,观影人次同比降幅10%,高于票房的降幅。与此对应,平均票价从2018年上半年的35.6元上升到38.6元,涨了3元。去年上半年影院绕过第三方收取服务费不如今年普遍,考虑这一因素,今年观众购票实际均价的涨幅可能高于3元。
人次下降到底是因为市场不好、影片欠佳、影院涨价,还是因为第三方购票渠道(猫眼和淘票票)改变市场策略,老编手上没有数据可以分析,难以给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只能期待有同仁能补上这一块。
从个人感受看,以第三方购票主力“猫眼”为例,今年上半年他们的补贴力度明显收窄,没有价优基本不给影院什么补贴,价优影院的补贴力度也缩窄到2元左右,补贴时间和影片数量方面也增加了种种限制。说第三方补贴没有大幅减少,老编是不信的。
影院涨价和第三方补贴力度减少叠加起来,观众实际购票的价格肯定会明显升高。如果价格需求理论在电影行业也能成立,涨价势必会导致观影人次的减少。至于到底是影院的贡献多,还是第三方贡献多,老编不知道。
五、结语
也许你看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老编似乎并没有说清楚上半年电影市场萎缩的原因。是的,请原谅老编做了标题党。老编没有能力,也不相信谁能够一篇文章三言两语就把市场萎缩这个复杂问题讲清楚。
本文拿老编半年前的妄语开刀,想说的是大家不要相信什么专业人士或知名媒体的“萎缩的原因找到了”、“增长方法看这里”、“N招应对票房下滑”之类说法。局限于行业内部因素分析行业本来就是管中窥豹。这样分析问题,免不了强拉因果,或倒果为因。
如果你关注过汽车行业,你就会知道电影行业不是最惨的。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量全面萎缩,除了少数日企和少数高端车型销量录得增长外,大部分车企和车型的销量都是下滑的,尤以国内车企和国产车为甚。某些知名国内车企,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超过20%。
不只汽车行业,许多零售类行业、零售企业今年上半年也面临了同样严峻的考验,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行收集一下相关信息。如果国家会及时公布上半年各项真实经济数据的话,你可以关注一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的变化。
今年上半年电影行业的确艰难,但难的显然不止是我们。我们不要盯着行业内部因素分析来分析去,也不要给出一些貌似有道理其实没鬼用的“妙招”。经济大环境不佳的时候,苦练内功,精细管理,勒紧裤带过日子,争取活到大势变好的时候,也许才是正解。
余不一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