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肉西瓜皮薄,可食用度高,果肉纤维质少,属小型品种,适应小家庭一次性食用。”6月13日,夏日炎炎的罗甸县边阳镇董王村村委会后山海拔900米的山堡上,艳阳似火。十几名村民挺着烈日忙着为西瓜套网、剪叶,汗流满面,种植基地负责人陈洪胜看着挂满支架的西瓜,盘算着今年的收成,心里乐滋滋的。
坐落在海拔900米山堡上的西瓜种植基地一角
“我们种植的有‘金比特’(黄肉)和‘拿比特’(红肉)两个品种,现在开始批量上市。”陈洪胜介绍,今年2月份他与陈永亮合伙,投资60余万元,在本村流转土地开始试种西瓜,种植面积达138亩。
挂满支架的“编号”西瓜
2000年毕业于黔南农校的陈洪胜曾经在广东一带务工几年,然后返乡在董王乡开设十余年的农资销售部。十余年来农学专业毕业,主攻蔬菜和水果种植技术的他,在销售农资的过程中常年在网上查询学习各种与农业种植有关的知识,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技员”。2018年陈洪胜在网上得知黄肉西瓜这个品种,通过自学相关种植技术,对比本地的气候、土壤和光照等种植条件后,开始大胆谋划种植,从浙江省引进品种,下定决心第一个吃下这个“螃蟹”。
“金比特”西瓜皮薄,也称“剥皮西瓜”
“这个西瓜皮薄,用手把皮一剥,就可以吃了,所以也叫‘剥皮西瓜’。”西瓜的种植成功,让没有农业种植经验的陈永亮半年来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陈总,你好,15号给我准备3吨西瓜,给我送来贵阳。”“好的,张总,可以送到贵阳,7000元一吨,你把钱打来。”“好的,陈总,我把钱和地址发给你。”基地里忙着查看工人套网的陈永亮不停地接到订单电话,笑容满面。“已经接到20余吨的订单,主要是销往贵阳、惠水等周边县市。”
据了解,“金比特”西瓜外形美观,味甜口感好,适应性广,生长势强,采收期长,丰产性好,肉质脆爽,鲜甜,适宜大棚等保护地早熟促成栽培或保护地秋季抑制栽培。位于北纬25度的罗甸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特征,无霜期长,太阳辐射量多;年均日照时数为1350-1520小时之间,降水量为1100-1400 毫米,无霜期达335天,年均温19.6℃,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和“天然温室”之称,为发展水果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多个在北方需要大棚种植的水果,一经引进罗甸种植,可采用无棚天然种植模式,使得品种更优。近年来,罗甸种植的水果主要有火龙果,脐橙、哈密瓜、十月桃、无核枇杷、百香果、蜂糖李、红心蜜柚、西瓜、芒果等20余个特色品种,罗甸水果以其优质可口的品质深受各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的西瓜一年可以分两批挂果,第一批亩产量8000斤以上,第二批6000斤以上,预计年亩产量15000斤左右,主要成熟期是6至9月份。”陈洪胜介绍,“金比特”西瓜种植采用的是无棚立架栽培法,让西瓜的受光度均匀,西瓜的品质和甜度更好,还有就是采用人工授粉的模式,让西瓜授粉均匀,产量和品种达到标准,西瓜的甜度达到12至13度以上。
工人为西瓜套网
“现在投入的65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农家肥、竹架、种子和支付工人工资。”西瓜种植基地的投入建设,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不少的就近就业的机会,目前,在基地务工的农户达32户3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户11人,工人务工收入月均3200元,有效的解决了当地部分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就近就业增收脱贫的难题。“我是二月份开始来基地务工的,主要是除草、剪枝、授粉、套瓜,工钱按小时计算,每小时11元,一个月下来有3000多元收入。”村民罗兰是第一批在基地务工受益人之一。
“目前,开出去的工人工资有20万元,预计到9月份还需要开支30万元的工人工资,加上每年流转土地费用10万元,全年开支村民60万元。”陈洪胜说,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才是他创业的目的。
“金比特”西瓜包装上市
“这一批产量120万斤,第二批预计80万斤,全年200万斤,预计均价3元/斤,年产值600万元。”陈洪胜说,本着让产品达到优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基地在每一个种植环节上都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做好每一个细节的技术把控。在采用人工授粉的同时,作好时间记录,掌控好成熟时间,保证让自然成熟健康的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吃上健康、安全、新鲜、甜脆的优质西瓜。
“金比特”黄肉西瓜
责任编辑: